太湖边,荷风白鹭、桥影卧波,铺开一幅水天一色的生态画卷。万顷碧波流淌着自然生机,也流动着无锡十余载治太攻坚的执守和力行。今年上半年,我市13条主要入湖河流总磷浓度全部达到Ⅱ类,这是无锡太湖治理进程中取得的一项标志性突破。作为太湖治理的“主力军”,无锡狠抓源头控污、紧推生态提质、力促两岸景致焕新,为水、城、人和谐共生提供了新范式。太湖之于无锡,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的根脉所系,还事关城市的宜居环境、休憩空间等民生福祉。让太湖水脉与百姓、城市相互滋养,不仅要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要从“治水”迈向“亲水”,涤荡起一湖水城交融、人水相亲的“碧波”,让“长清碧水”成为推进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生态底色。
无锡依湖而生、因湖而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动能都系于水脉。将生态恢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不仅是为城市发展筑牢“生命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驱动产业转型、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无锡在这场艰巨且漫长的“持久战”中打出“组合拳”,展现出独有的城市智慧。无锡在源头把控上“内外兼修”,湖外控源截污,紧盯入湖河道,紧抓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严控污染入河入湖;湖内聚力修复生态,通过科技“加码”提高清淤效率,并创新性打造“水下森林”,湖体水质日清。绿色需求倒逼着产业结构朝着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无锡关停整治湖岸污染企业,为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腾出发展的环境容量。生态和产业密不可分,以水兴业,要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河湖同治,固优、补短、提质,持续开展清淤、补水等修复工作,并对已有治理成果“回头看”,推进水质稳中向好。同时,进一步优化沿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价值,强链补链、提质增效,为产城融合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下转第2版)
涤荡起一湖人水相亲的“碧波”
(上接第1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推进治太工作,让市民从生活环境、健康保障等多方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打造一个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还要从“治水”转向“亲水”。如今,随着生态持续恢复,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首次提升至“优秀”等级,“太湖佳绝处”的绿色标签越来越鲜明,秀美的湖光山色已成为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今年元旦,太湖游轮航线重启,在锡试航,带来水上文旅场景新体验。不仅如此,贡湖湾等环太湖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太湖沿岸更为丰富的自然景观正不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也有助于传承保护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凝聚起人们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治好水、用活水”,要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宜居环境优势,联动周边城市拓展更多文旅场景,并以人的居住体验为核心,不断优化沿湖滨水空间建设,打造更多可游、可憩、可感的亲水场景,进而绘就新时代人、水、城共生共荣的“绿色画卷”。(周邾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