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运河汇的玻璃幕墙前,一只珠颈斑鸠“咚”的一声撞了上去,带着对蓝天的向往,永远停下了翅膀,因为它分不清哪是真实的天空,哪是冰冷的倒影。“我看到这只珠颈斑鸠的时候,它就落在离墙面不足一米远的地方,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日前,我市观鸟爱好者“自由水”向记者反映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在城市建设中探索减少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或通过一些改造措施,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建设更加有爱的鸟类友好型城市。
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只鸟类因“鸟撞”丧生,而城市中的玻璃幕墙则是一大“隐形杀手”。为何鸟儿会撞到玻璃上?“尽管鸟类有着非凡的视力,但它们根本无法理解玻璃,玻璃幕墙上照映出的蓝天白云或是绿植树木等环境,会让它们误以为是真实的、可以穿过去。”我市一名动物专家介绍,这种情况在无锡并不鲜见,在无锡容易因“鸟撞”而发生死亡的鸟类主要有斑鸠、乌鸫、白头鹎等,“因为这些鸟类本身在无锡的数量就比较多,而且善于长距离疾飞,飞行速度很快,飞行高度又较高,更容易撞到玻璃上。”这位专家表示,尤其是在鸟类受到惊吓或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容易慌不择路地撞上玻璃。
去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自然保护机构发布了《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4年度报告》。统计数据同样表明,“鸟撞”往往发生在玻璃覆盖面积较大的建筑,建筑玻璃面积占比大于40%时,发生“鸟撞”的概率普遍较高。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对比两期调查结果发现,江苏、湖北和江西“鸟撞”发生的概率在全国范围内较高。
无锡是鸟类重要的迁徙通道之一,未来是否能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鸟撞”发生?有媒体报道显示,这几年,苏州、成都等城市在这方面做了探索。例如,昆山杜克大学就通过在校园部分建筑的玻璃幕墙外张贴“圆形点阵图”的方式来提醒鸟类。
“但是,有时候鸟类也会‘炫技’,显示它们能侧身穿过狭窄的缝隙,‘点阵图’依然会让它们产生能穿越的错觉。”我市动物专家认为,要尽量减少在鸟类迁徙通道上设置高耸的建筑物等障碍,特别是对“路况”不熟悉的候鸟来说。此外,建议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尽量使用更易被鸟类察觉的“磨砂玻璃”,与此同时,一些声光驱鸟装置也有较好的提示效果,不妨采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它们生存空间的挤占,为鸟类营造更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专家说。
(王怡荻、实习生 马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