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天成巷,空气中弥漫着氧化咖啡馆飘出的咖啡香。一场学术讲座正在进行,参与者围坐在原木长桌旁,手中的咖啡杯氤氲着热气。店主“逍遥小晨”抛出“城市公共空间为何缺失自由讨论”的问题时,室内瞬间被此起彼伏的辩论声填满。这样的场景,在梁溪的街头巷尾正成为新常态——咖啡杯碰撞声与思想火花交响,勾勒出中心城区文化活力的崭新图景。
“咖啡+”业态迭出 卷出新高度
在梁溪,一杯咖啡所能承载的内涵正被无限延展。走进崇宁路82号的Decent Espresso,9平方米的空间里座椅不多,而顾客们也更喜欢端着咖啡杯倚墙而立。店主“抹茶小老头”独创的“每日OOTD打卡”活动,让这方寸之地成为城市时尚秀场——顾客拍摄当日穿搭上传社交平台,即可获得5元优惠。这些照片不仅记录着不同职业人群的个性表达,更凝聚成店铺独特的情感磁场。“每天都有客人在群里催着营业。”店主告诉记者。
“刚开始担心没人来听学术讲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听。”“逍遥小晨”指着墙上的讲座排期表介绍。从存在主义到当代艺术批判,7期免费沙龙场场爆满。更令他惊喜的是参与者构成:软件工程师、小学教师、退休教授……不同背景的人们在咖啡香中自由对话。周末午后,这里常出现奇特场景:吧台边众人讨论着城市的各类话题,角落的座位则是情侣、闺蜜的私语空间。
咖啡店的业态创新在梁溪已成燎原之势:南长街猫·十二猫咖,已经成为撸猫人打卡的好去处;小娄巷小巷有戏推出青花瓷主题咖啡,不少游客喝了用盖碗装的咖啡后,直呼惊艳;饮楼咖啡集文创市集、共享办公、艺术展览于一体,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800人次……数据显示,梁溪区在营咖啡店有近300家,占饮品店铺总数的四成,其中不少是主题特色店。这些散布在老街深巷的咖啡空间,正编织着一张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咖啡生活方式地图”。
“咖啡经济”赋能城市生活
傍晚的跨塘桥畔,60岁的摄影爱好者老周在AI智能饮吧买了杯美式,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正在网红咖啡馆露台拍摄运河落日。“以前觉得咖啡是年轻人的玩意。”老周举起手机拍下机械臂取杯、磨豆、萃取、压盖、出杯所有环节的视频,笑着说,“现在,连我这老头子都入坑了。”
商圈内,有意思的独立咖啡品牌成为中心城区文艺气质的象征。而梁溪区的“咖啡经济”早已溢出街角巷尾,成为产业升级与社区服务的重要纽带。在万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WorkerMan咖啡馆每天8点半准时飘香。这个由社区与咖啡品牌联创的空间,正重新定义“家门口的咖啡”:自习区配备充电接口和静音舱,考研族告诉记者,这里比一般的自习室多了咖啡香,也多了人情味;店内特设儿童游乐区,年轻父母得以享受“带娃咖啡社交”;“骑手补给站”提供免费冰水和休息座椅,让路过的外卖员有地方歇脚、乘凉。“一杯咖啡的温度,让社区居民的心更近了。”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梁溪区产业园区建设进度条的拉快,机器人、大数据、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各类产业园区内,也不乏咖啡店的身影,其中有Manner、比星咖啡等连锁品牌,也有机器人咖啡、具身智能咖啡等“未来感”咖啡店。在科技城工作的陈博士是楼下咖啡店的常客:“我们项目攻关经常加班到深夜,有家科技范儿的咖啡店24小时亮着灯,能喝到专业的手冲提神,还能和搞AI的同行聊几句,感觉整个园区的‘创新浓度’都提高了。”
时尚业态激发老城活力
梁溪咖啡生态的繁荣,为老城区如何借助年轻化、时尚化业态焕发新生提供了生动范本:线上引流促进线下销售。“看我的拉花!”在咖啡师“无忌无忌”的抖音镜头里,奶泡幻化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条获赞近万的视频下,热评第一写着“明天高铁票已订”。他的账号运营半年多,带动了位于永丰路上他所在咖啡店的客流,更催生了“咖啡学徒体验”等衍生消费。
相比咖啡主理人的“花式整活”,已经连续举办多届的梁溪咖啡嘉年华活动也越来越精彩。今年4月,第三届无锡城市中心国际咖啡嘉年华启动仪式在无锡中央车站北广场举行,为期6天的活动,集结了精品咖啡品牌、产业链服务商以及时尚消费品牌等60余家,通过咖啡师的匠心演绎,让市民足不出城即可解锁全球咖啡版图的风味密码。在此期间,咖啡拉花大赛及咖啡手冲大赛、精心打造的咖啡生活美学体验空间和“咖啡小豆”IP形象,联动烘焙、美食、文创等多种业态,烘托出浓郁的咖啡文化氛围。
“咖啡经济本质是空间经济。”城市规划专家分析道,“梁溪区通过咖啡业态实现了三重赋能:历史街区的文化活化、产业园区的功能补足、社区服务的温度提升。”在专家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精心营造的咖啡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为市民提供自由社交、激发创意、建立弱连接的公共平台,极大增强了城市的归属感与活力。这种创新探索,不仅仅是业态的丰富与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深度重构,它精准锚定了年轻一代对多元、品质、社交化生活场景的核心诉求,从而持续巩固中心城区作为城市时尚策源地和活力心脏的地位。
(韩玲、刘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