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18种两栖动物29种爬行动物在锡“安家”

宜兴成为目前已知我国脆蛇蜥物种分布的最北端

  平胸龟

  脆蛇蜥

  虎纹蛙

  金线侧褶蛙

  棘胸蛙

  本报讯 无锡青山绿水多“宝藏”。昨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获悉,无锡市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专项调查收官,首次摸清我市“两爬动物”家底。此次调查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8种、爬行动物29种,其中包括江苏新记录物种大树蛙,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脆蛇蜥、平胸龟等多种珍稀物种,成果丰硕。

  “调查显示,无锡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物种总数,分别占江苏相应物种总数的85.7%和53.7%,这说明无锡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更是‘两爬动物’生存的天然福地。”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番调查在珍稀物种方面,也有诸多喜人的发现。比如,在我市分布的两栖类动物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1种;有江苏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即东方蝾螈、中华大蟾蜍、棘胸蛙、黑斑侧褶蛙和金线侧褶蛙。在爬行动物资源方面,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即平胸龟、乌龟、黄喉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和脆蛇蜥;江苏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种,分别为王锦蛇、黑眉锦蛇、赤链蛇、乌梢蛇和翠青蛇。

  两栖爬行类动物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其种群分布与生存状态,是衡量区域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团队专家表示,摸清无锡“两爬动物”资源现状,能为后续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此外,调查组还针对脆蛇蜥、虎纹蛙和棘胸蛙三种在无锡分布的濒危级重点野生物种开展专项调查,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脆蛇蜥四肢退化,通身细长如蛇,生性隐匿,一般栖息于我国长江以南500米—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过去受人为捕捉的影响,其野外种群濒临灭绝。在2022年我市开展的野生动物调查中,就已确定宜兴有脆蛇蜥稳定小种群存在。此次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市脆蛇蜥的种群规模和分布范围。调查人员介绍,已连续三年皆在6月至7月的繁殖期发现其活动痕迹,从脆蛇蜥的产卵数和孵化存活率推断,在宜兴的栖息地至少生活有不少于10条的脆蛇蜥。这也让宜兴成为目前已知的我国脆蛇蜥物种分布的最北端。为此,专家提议尽快探索设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为这一珍稀物种的栖息繁衍贡献更多“无锡力量”。

  此外,专家建议无锡在加强蛙类野生种群保护的同时,适当组织开展棘胸蛙、虎纹蛙等蛙类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据悉,棘胸蛙有很好的科研和药用价值,对它的人工养殖在华东地区开展已久。无锡可探索建立棘胸蛙的原种保护基地,发展棘胸蛙产业,走出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