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阴忠义街开街,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探访老街的新颜。一条条老街,在见证城市繁华、传承非遗技艺、保留乡愁记忆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座城市“活的博物馆”。但在时代变迁中,无锡一些老街也面临建筑衰败、基础设施滞后、人口外流的困境。以创新思维系统保护老街的古韵,使其继续在城市的肌理中生长出有力的脉动,是城市更新进程中让老街“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坐拥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等四处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深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底蕴。近年来,无锡出台《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无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5-2035年)》等政策,对老街的保护路径也变得越来越清晰、立体、生动。眼下,城市迈入存量提质的新阶段,让更多的老街重获呼吸、焕发生机,正当其时。让老街“活起来”,离不开对老街“过去”的精心呵护。老街的“老”,体现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历史风貌,其所留存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这种“老”是老街的魅力所在,蕴藏着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但在漫长的时间洗礼中,一些老街因缺乏系统维护,整体面貌陷入衰老,失去生存活力和吸引力。对老街的保护,不能被现在的一些网红思维牵着鼻子走,大拆大建,要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让老街保持原有的风貌,维持最本初的样子,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韵味。遵循整体保护的系统思维,对老街的民居老宅、市井生活甚至一角一隅都要综合规划,凸显老街的原始生命力。现实中一些以保护出名的老街如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大运河边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等,无不在打造之初就以保护为本,保留街区肌理,让老街“延年益寿”。
激活老街的文化基因,为老街焕发新生机打开了思路。老街往往聚集了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遗技艺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对城市来说,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漫步惠山古镇,泥人博物馆、泥人文创、泥人手作等非遗掩映其间;行走在湛江市赤坎老街,引入的非遗雷州灰塑馆和扎染等非遗空间,让老建筑从被封存的标本化作看得见的生活风景。这些实践都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让老街具有经久不衰的活力。无锡除了四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南方泉、大窑路、东亭老街、钱桥老街等一批值得挖掘的特色老街。促进老街可持续发展,可深入挖掘老街历史文化要素,用新技术新手段叠加沉浸式体验,引入更多的创意思维打造老街文化。同时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入特色文化和创意业态,推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提升,让老街在活态传承中实现“逆龄”生长。(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