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要求。无锡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友好生态,吸引集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为“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以一流生态集聚一流人才。在年初举行的市十五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民盟无锡市委经充分调研,提出《关于精准引人育人留人,推动无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以人才引育为重点,深刻分析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案受到全市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办理。近年来,无锡着力推进人才招引,(下转第2版)
凝心聚力,共商人才引育留良策
(上接第1版)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平台载体强化构建、人才阵地精细雕琢、多元活动促进发展,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2年进入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前十,连续6年上榜“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5年跻身“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全满贯”城市。
人口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资源。民盟无锡市委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我市人才工作还有提升空间,如人才服务保障还需完善、人才配置协同性不足、高端人才招引难度大和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平台支撑,提升人才配置协同效能;拓展引才渠道,突破高端人才招引瓶颈;强化人才培养,促进高校人才产研融合。
9月18日,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暨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委员围绕精准引才育才、推动无锡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操作性意见建议。市政协委员倪程赟以“家庭安居”为切入点,提出要正视“家庭因素正成为人才流失的‘隐形推手’”这一痛点,避免人才陷入“引进一个,走散一家”的尴尬和“优抚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的梗阻,她建议要破解配偶安置难、打通教育服务堵点和降低人才家庭生活成本,让人才在无锡能够无忧扎根。市政协委员陈承红横向比较周边兄弟城市政策体系,认为无锡人才待遇政策需进一步“接地气”,他建议将《“太湖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进一步围绕政策落地进行细化,强化实操性,营造拴心留人氛围。高洁委员把城市与人才比作土壤与种子,表达出对无锡“人才森林”的期待,她建议鼓励已落户人才在社交平台进行自发式记录,让潜在人才“心动下单”,并将“校友圈”变成“引才力”,搭建高校校友社群等,让人才在无锡能够有朋友、有归属。
在热烈讨论中,共识逐渐清晰:人才工作不仅要注重“引”,更要关注“育”和“留”。市政协委员耿峰深入分析当前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认为我市人口结构呈现规模停滞、引力弱化、动能不足等短板。他建议从人才子女教育“安心工程”入手,解决“留人”后顾之忧;推进产教融合“育苗工程”,以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青年生态“焕新工程”着手,提升城市青春引力,打通引育留关键堵点。滨湖区政协委员王焜宏从政府部门视角出发,提出对技能人才要健全培养机制、推动产教融合、优化服务保障等系统性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尽快完善以企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全市重点产业发展。
如何让无锡成为人才向往的胜地?市政协委员过俊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无锡人才引育工作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并逐一给出改进对策,她建议无锡学习杭州“人才码”模式、借鉴上海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等,打造“无感化”人才服务生态,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要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强化保障机制。市政协委员甘霖以太湖人才计划等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身份进行分享,他认为,人才引进需投其所好,要创新人才招募的呈现方式,福利政策要直击痛点,并给足“情绪价值”;留住人才需将心比心,在生活保障、事业发展上给足关怀,让异乡人才在无锡找到归属感。
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委员提出的意见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照单全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采纳,细化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大力度做好引人育人留人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回应各位委员的关切,扎实有力推动无锡人口高质量发展。
(周晓方、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