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网事

票价偏高、捆绑销售、服务不到位……

景区摆渡车成了“旅游刺客”?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景区摆渡车问题引发关注。谢先生到广东梅州市粤东大峡谷景区游玩,刚到门口,摆渡车先影响了好心情。

  记者致电谢先生了解相关情况。“停车场距离景区大门太远,大概要走2公里路程,坐摆渡车则要20元一位,感觉不值得。”谢先生决定走过去,“这段路很窄,摆渡车与行人混行,车速很快,差点撞到小孩子,景区怎么能这么设置摆渡车?”

  乘坐摆渡车,从景区门口到主景点游览,或者从一个景点快捷地前往另一个景点,是旅游景区游客的常规选择。景区设置摆渡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为游客节省时间和体力。然而,不少游客遇到过景区的摆渡车收费高、服务差、强制消费等问题。大家呼吁,摆渡车应当回归其设置初衷,服务游客,保护环境,让游客在景区游玩更舒心。

  一些景区入口与主景点距离过远

  游客被迫乘坐摆渡车

  游客曹先生一家自驾到云南某景区游玩,到达景区后却被告知私家车不能进。

  “当时景区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是受保护的世界自然遗产,私家车进不去。”曹先生表示,售票处到检票口有3公里,步行需半小时。他带着4岁孩子,觉得步行太累,最后花了25元坐摆渡车。虽然车票包含景区内部的游玩路线,但曹先生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记者发现,一些景区大门距离核心景区动辄几公里的路程,为了有足够的体力游玩核心景点,大多数游客都只能花钱乘坐摆渡车。

  江西南昌市的高先生则质疑,“出于环保考虑,可以禁止社会车辆进入景区。但有必要把景区门口和核心景区的距离设置得这么远吗?”

  游客小姜却对摆渡车的接驳比较理解。她去年去新疆某景区时发现,摆渡车底盘高,能开到有步道的地方,并且大部分区域禁止私家车进入,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景区环境。

  记者搜索社交平台注意到,网上有不少针对景区摆渡车收费接驳的投诉。

  资深旅游业从业者马璇告诉记者,往往是一些地方的私营景区摆渡车定价较高。“因为游客对景区运营模式不熟悉,即使距离很短,只有几百米或一公里的路,景区也以收益为目的让游客乘坐摆渡车,这容易让游客产生排斥的心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部分景区在旅游旺季应急管理能力欠缺,摆渡车存在排队等车时间长、超载严重等情况。还有部分景区将摆渡车停靠点设置在距离核心景区较远的商业区,存在诱导消费的嫌疑。

  “景区入口到核心游览区域距离过长,自驾乘客无法进入,只能额外支付摆渡车的费用。”马亮表示,在高峰期的时候,大家要排队坐摆渡车,有些景区也没有提供遮阴避暑的配套设施,导致投诉较多。

  部分景区为填补营收缺口

  通过景区交通实现“二次消费”

  “摆渡车的乘车费和门票差不多,甚至比门票还贵”“景区门票绑定摆渡车车票销售,想不坐都不行”……读者反映,一些景区以创收为目的设置摆渡车,引起游客不满。

  去年,李女士到陕西西安市翠华山景区游玩。“进入景区后乘坐摆渡车每人20元,大人小孩同样价位,且不是通票,如果在某个景点下车,再上车需要再买票。我们一家三口买景区门票168元,乘坐摆渡车花了180元。”李女士说。

  摆渡车每人数十元,甚至超过门票价格,增加旅游成本,让消费者不满。河南漯河市的张先生表示,“摆渡车不能等同于观光车,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一辆电瓶车走那么一段路,怎么能收那么高的价格?”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景区因前期开发投入大,面临运营压力,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填补营收缺口,景区交通则是最容易让游客实现“二次消费”的方式。

  目前,5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受到国家管控,明确规定门票不允许超过100元。但景区内的交通服务收费(如摆渡车)并未纳入管控,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部分景区则利用这一漏洞将其作为谋利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博士后李鹏鹏表示,景区摆渡车小交通的问题,本质是游客体验与景区服务的矛盾。小交通在旅游景区出现收费接驳的现象较为普遍,摆渡车单独或绑定收费,价格甚至比门票还高,是影响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游客追求好的体验,景区就要提升服务,但部分偏远、小众的景区,当地发展的意识和观念停留在观光旅游时代,未注重体验、休闲和度假。这些景区过于追求效益,就会影响到公共服务和游客体验。”李鹏鹏说。

  专家建议

  规范摆渡车服务

  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景区需要盈利,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需要保障,二者之间该如何平衡?

  李鹏鹏表示,对于摆渡车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景区的发展规划和旅游服务质量等因素。首先是价格上的合理平衡,景区需树立全域旅游和长远发展的思路。其次是从旅游高级阶段的发展角度出发,重新规划景区布局,确保摆渡车等服务是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而非单纯作为收费手段,追求经济效益。

  实际上,有关部门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定: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景区内交通工具(包括观光车、摆渡车、索道、缆车、游船等)、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的交通工具,除因安全、环保等确有必要统一乘坐外,不得强制要求游客乘坐并收费。同时,《通知》还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补偿合理成本不计利润的原则,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建议,文旅监管部门应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对明显带有强制消费嫌疑的行为进行规范。

  “很多景区现在都是在打‘擦边球’,通过摆渡车服务强制增加消费选项,扩大收入。监管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更好地推动景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马亮说。

  (人民日报 中国之声)

  网友闲话

  @T^_^Y:过年去的一个景区,不光交摆渡车费用,有段路明明车可以开进去,非要只允许马车通行,坐马车再交40元。

  @刘立:小交通起码占门票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确实挺贵的。

  @大臭宝的中餐:只要是设在城区外面的景区,哪个不是如此?

  @AleX 刘:苦这现象久矣,感觉大部分景区都是做一次性生意的思维。

  @Funny.feng:终于关注到了摆渡车的问题,希望可以规范化!

  @飞:有的景区大门离景区很远,不坐摆渡车不行啊。

  @星尘:有时候摆渡车不够,反而也会造成排队拥堵。

  @载舟至水:应当根据距离、高差、能源价格等决定性因素,制定合理价格区间。

  @春意盎然:摆渡车关系游客切身利益,规范治理刻不容缓。

  @桃子达:摆渡车价格应该和门票价格一样,调研后限价管理。

  @跟着时代走:规范景区各项收费,提升服务质量,不是以暴力为主,要立足长远,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旅游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