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什么让惠山古镇白天不再人挤人,是无锡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三伏天正是祛湿的好时机,如果是10元内畅饮的热茶,你还舍不得出门出汗祛湿吗?
找到了惠山古镇“10元早茶”
唐朝时,茶圣陆羽将惠山泉列为天下泡茶第二好喝的泉水,惹得苏轼非要带着珍贵的小龙团茶前来测评“二泉”。近水楼台的无锡人在惠山脚下喝茶的状态更加松弛,把龙头河边当作自家的小院子,毕竟被惠山偏爱的孩子总是有恃无恐。从新开放的惠山映月里街区一路往上下河塘走,路过19.9元的早茶、20元待一天的茶位先别放下屁股,找准人杰地灵牌坊和宝善桥一段的C位,跟“寒舍茶室”的阿姨大胆要一杯10块钱的早茶,就能召唤出隐藏菜单。
“喝茶吃饭——”工作日上午9点一眼望过去,寒舍的茶座是河边一溜最热闹的那一批。虽然茶叶是普通的炒青,但藤编热水瓶、独立不拼桌的茶座和近在咫尺的“果冻河”是不打折扣的。座位还有挑挑拣拣的余地,170岁古枫杨对饮位、“面朝河塘 春暖花开”位再配一台电扇,即便是30℃以上的天气,在室外喝热茶也没那么受折磨,反而是“祛湿”的好机会。早茶时间是早上6点到中午11点,刚好避开了日头最毒、温度最高的时间点,坐下来吃一顿早茶也同样适合大热天来无锡旅行的游客。茶室允许自带适量点心和水果,买些油酥饼、手工糕团配茶水做早饭,结束刚好可以无缝衔接本地菜馆,去尝尝地道的无锡口味。
跟着阿公阿婆,去吟苑找“性价比”
云林斋茶室既没有出片的茶具、水壶,也没有花里胡哨的茶点,主打的就是家常版无锡话白噪音和性价比。茶室花茶、绿茶、红茶品种齐全,一楼的户外茶座与吟苑的一池荷花相邻,10块钱就能在开得正盛的池边坐一整天。但茶室阿姨还是热心地推荐不抽烟的顾客加5元进空调房,不仅体感清凉,也能免受烟味打扰。这个时节无锡人喝茶,桌上少不了几只水蜜桃,楼上有几间小包厢,大厅空调间里的阿公阿婆打牌、搓麻两不误。
云林斋茶室的环境相对龙头河边,可能没有那么安静,也不够出片,但听听阿公阿婆们扯扯老空,规划一下自己30年后的退休生活也不错。茶室整体还是以简单实惠为主,阿姨着重向小编推荐了鸡蛋面和大排面,在这儿消磨一整天不是问题。推荐8点前抵达吟苑,还可以节约5元门票钱。
周末请光顾尧歌里茶馆
从无锡市区自驾30分钟,寻常村居的白墙黛瓦间,藏着一间老式茶馆。走进门的瞬间,仿佛一下穿越回了80年代:旧木桌、粗瓷碗、搪瓷缸、柴火堆、黑白电视、煤油灯、小人书、木算盘、铝暖壶……每样物件都充满了故事感。
在这里,10块钱能买到的快乐可就太多了。无限续杯的碧螺春8元畅享,堆得冒尖的香瓜子8元一碟,四分之一个切片大西瓜也是10元一份。“一个夏天少不了一把蒲扇”,灶台边的大蒲扇可借可买,村民手工编织的是15元,机器制作的是10元,很适合拿起一把模仿“古风小生”同款姿势,快哉快哉!店长告诉我们:“这两天天热,人少了点。前几天下雨凉快,店里坐得满满当当,很是热闹。”工作日午后的茶馆,就像被按下慢放键。店内坐了几位街坊,有穿着睡衣就来喝茶的年轻姑娘,也有来消遣时间的大爷。茶馆也延续了春夏季代售当地农产品的助农活动,尧歌里村民自种的脆李正当季,可以顺便提一篮回家。(孙妍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