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2日,“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全国晚报总编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金华,来自全国80多家媒体的100多位总编、记者来到金东区、义乌市,探寻金华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和美金东
和美,是新时代金华精神的重要内容。即将迎来20岁“成人礼”的金东区,对自己的定位已经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
垃圾分类的“网红”之作
从十八里立交驶入环城东路,在江东镇六角塘村的入口处,一座新地标悄然立在路边,这是金华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也是全国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艺术馆。
一走进艺术馆,所有人就被一面彩色艺术墙吸引,这面墙由近1万个大小不一的废旧瓶盖组成,寓意“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占地3000平方米的艺术馆里,有近500件垃圾做成的艺术品,纽扣、铁丝做成的花束,废酒瓶做成的花瓶,饮料罐做成的飞机模型,旧台历做成的时钟……让人感叹设计巧妙,脑洞大开。
六角塘村的垃圾分类简单而实在,每户人家门口都放着两个垃圾桶,上面注明“会烂垃圾”和“不会烂垃圾”,垃圾分拣员又会将“不会烂”的垃圾再按照“好卖”“不好卖”进行分类。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模式,巧妙解决了居民不知垃圾该分入哪一类的难题。该村先后走进焦点访谈、央视新闻联播,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近江·枫桥苑是金东城市垃圾分类的代表。2017年开始,在全面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基础上,金东区积极探索具有金东特色的城市垃圾分类“两定六分”法。“两定”,即定点、定时;“六分”,即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六类。说到底,就是把不同的垃圾在规定的时间段送到指定的地点,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置,实现闭环运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在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后,金东区城市垃圾分类也实现了全覆盖。
项目建设创“金东速度”
今年1月,“好易点”智能家居产品智造基地项目一期新厂房全部竣工交付。这个总投资5亿元、占地37712平方米、预计产值将达8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一年时间,而且项目方没有为此跑过一次。这背后,是金东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创造了企业拿地后13天开工建设的“金东速度”。
和美金东行,一路尽是希望景:
爱特新能源汽车,继2018年用3632万元研发出两个“独家车型”后,刚刚又将推出5款新车型;
古婺窑火,刚刚开发制作出“玉青瓷”新品种大受市场欢迎,千年婺州窑复兴于今,“南钧”风头正劲;
20多年专注一杯奶的“李子园”刚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舍尔院士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技术升级在路上;
源东乡“花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关停的养殖场变成了种植园,传统的果实经济向花卉经济转型,成为当地农业转型的引领和示范。
音乐家和诗人的故乡
施光南广场、光南路、光南小学、光南中学、光南文化舞台、施光南故居……走进金东区,你会看到很多“光南”元素,这里是光南故里。
人文金东,底蕴厚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坛泰斗”艾青,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都是金东人。
说起施光南的作品,国人耳熟能详:朝气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美好动人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节奏欢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出迈入新时代喜悦的《祝酒歌》……
在金东区,“光南”二字不仅仅是地理地标,也是精神坐标,一个个“光南元素”浸入金东人的血液里,音乐之乡里,万千“光南”在成长,开出了烂漫山花,让金东区充满朝气。(纳新)
神奇义乌
6月2日,采访团来到义乌,感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独特魅力。
走进小山村
见证乡村振兴奇迹
七一村与党的生日同名,它的发展打造出了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样板。七一村的生态园由“党建博览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文创园”三部分组成。“党建博览园”集中展示了七一村党委的发展历程、先进经验以及创新做法;“文创园”引入了竹编大师何福礼和陶艺大师余晓球两位国家级艺术家作品;在“农业生态观光园”内,采访团坐上“小火车”,体验了一回“义新欧”之旅。
来到何斯路村,总编们为讲解员何樟根鼓起了掌。这位83岁的老人中气十足,信心满满,接地气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总编们。何斯路村通过开发乡村特色民宿及薰衣草主题观光公园,举办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节等形式,从一个小山村,自我振兴,成为国际名村,也是“无中生有”的奇迹。
走近陈望道
感受“真理的味道”
中午,采访团来到《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乡——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义务讲解员陈华仙唱起了《分水塘之歌》,欢迎全国晚报总编们的到来。故居内用大量的珍贵图片,图文并茂展示了陈望道的一生,也是让人们了解红色传承的绝好教材。
1920年早春时节,陈望道回到故乡翻译《共产党宣言》,曾将墨水误作红糖水,蘸着吃下了母亲送来的粽子。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名叫“真理的味道”,在展厅中不断播放。
走入义乌市场
感叹市场发展之奇
下午,采访团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纷纷感叹习近平总书记对义乌发展“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评价很到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连绵近10公里。“非常震撼,一直都听说小商品城很大,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当我听说这里一天更新两万多种饰品,感觉不可思议,太厉害了。从这个小小数字,就看出义乌的繁荣发达,以及它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三秦都市报社会新闻部主任范为民说。
此行最后一站式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这里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的新标杆。(张枝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