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从光彩熠熠的新星到余晖照人的老师傅

她倾心锡剧“传帮带”培养接班人

锡剧舞台上的她耀眼夺目,学生眼中的她温暖慈祥,丈夫眼中的她善良恭谦,醉心锡剧数十载,顾国英将生命奉献给舞台,把艺术享受留给观众,离开大众视线后,又在幕后默默耕耘,把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从光彩熠熠的新星到余晖照人的老师傅,顾国英如何走过?一起来领略锡剧台上“俏丽梅花”的风采。

不畏艰苦长年耕耘于舞台

顾国英自15岁首次登台演出,耕耘梨坛58载,曾在《珍珠塔》《柜中缘》等30多出锡剧中出演主角,被誉为“江南一枝梅”,是无锡市非遗项目锡剧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丈夫荣树贤的印象中,唱戏是个吃苦的活,但顾国英却始终乐在其中,疑惑不解的他直到亲身随团经历了一次,方知其味。荣树贤介绍,最苦的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去武进演出,那一天大雪苍茫,大巴车的轮胎上都绑着铁链子。荣树贤的单位就在锡剧团的斜对面,他5点钟下班时准备给顾国英送两个包子在路上吃,同行的演员把荣树贤架上了车一起去看演出。车开到双庙时,堵在了路上,一直到晚上9点都没能挪出多远,窗外风雪交加,车上的人饥寒交迫,更令人担心的是场子里的观众会不会都走了?剧团给主办方打电话说交通堵塞来不了了,不料对方回话说剧场里的观众一个没走就等着你们呢!谈起往日的经历,荣树贤十分激动,那一刻,他深刻明白了妻子所为之付出的是怎样一份事业。

“出去演出的时候经常两三个月回不了家,聚少离多的情况维持了近30年”,荣树贤介绍,以前没有电话,夫妻间联系的方式就是8分钱一张邮票的信,锡剧团在苏北演出时要有人回来才会把信带到无锡锡剧团的门卫,门卫通知家里人去拿,家属要寄的信也放到门卫,有时候一封信要一两个月。即便如此,荣树贤对于妻子的工作依旧表示理解和支持,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家庭,让顾国英能够少些牵挂。

余晖照人倾授毕生所学

顾国英在讲台上讲课28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锡剧事业接班人。顾国英1990年开始兼任无锡艺校副校长,直到今年年初方卸任,至今已带过100多名学生。卸任后,教学生的工作始终没有停,经常有学生参加比赛前还到顾国英家中听她讲戏。她还曾在无锡市老年大学开办了第一届戏剧班,颇受学生欢迎,课堂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随着工作重心放到艺校,顾国英离开了锡剧班,但和老年戏迷们的情谊却从未阻断,教过的戏迷现在还经常给顾国英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讲到兴头上还要唱上一段请她指点,顾老师总是耐心指导。

心无偏私年初首次收徒

“当时我是13岁的年纪,戏里玉莲的角色也是13岁,按说自己的年龄和戏里角色相仿,我却始终演不出少女感,反倒是顾老师50多岁把玉莲的俏皮演绎得淋漓尽致”,24岁的黄静想起顾国英当年风采,心生敬佩。她于去年初顾国英和荣树贤的金婚宴上拜师成功。考虑到自己在剧团中的职务,顾国英一直不愿收徒,生怕会在角色分配的时候有所倾向,让青年演员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直到退休十几年后才被黄静的坚持打动,收为执教二十余载以来的第一个正经徒弟。

黄静介绍,在学校里时就对顾老师敬佩有加,当时顾国英是恪尽职守的唱念老师,1个人带20多个学生,不仅要教《柜中缘》,还要教《珍珠塔》,1个人扮多个角色,带领学生分组排练,那时候的顾国英年纪虽已不轻,但授起课来丝毫没有倦怠。在黄静看来,在学校里顾国英是受人尊敬、业务出挑的老师,生活中则更像亲切的奶奶,与顾国英学艺期间,她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黄静父母在常州工作,她独自在无锡生活,去年夏天,顾国英把家中一套多余的房子免费让给黄静居住,“亲切的奶奶”也早已把这个“质朴而坚持”的女孩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晚报记者 陈钰洁)

链接: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段美丽的乡愁。今年5月,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2019“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联动32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征集。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在夫妻情、子女情、邻里情、师生情、同学情、兄弟情、陌生人之间的情谊中,寻找快速变迁的时代里,最让人留恋、让人感动的情分,共同筑成一种最美的气质,叫“家乡”。只要是能温暖到您的凡人善举,都有机会获评无锡“最美家乡人”称号及正能量奖金2000元。随后本报还将从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如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者,累计可获得正能量奖金10000元。参评“最美家乡人”活动,您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本报征集报名热线为88300000,也可通过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号等搜索“江南晚报”推荐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