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三尺讲台写春秋——

乡村教师回宜城教书“开了小口子”

本报讯 乡村小学教师流动到宜兴城区小学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相关制度制约。日前,宜兴城区的城南实验小学、城北小学、阳羡小学等同时发布启事,面向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公开招聘。记者昨天从宜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了解到,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教师向城区学校流动的管理办法(暂行)》这一制度安排,在“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下招聘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至此,乡村教师回宜兴城区教书开了个小口子。

宜兴农村学校分布在平原圩区、山区和太湖沿岸渎区村庄,乡村教师在教学岗位矢志不渝的典型故事不在少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其中,义务教育新教师全部配备到农村学校,明确新教师在农村学校服务满3年可在农村学校之间流动,服务满5年可向城区学校流动。同时,每年选派80名左右城区学校和中心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宜兴此次安排城区小学面向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公开招聘,为规范乡村教师向城区学校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时,宜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制定了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岗位课时津贴的补贴标准,并实行农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励制度。一位在宜兴潘汉年实验小学支教的年轻教师介绍,潘汉年实验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随着老教师的不断退休,新鲜血液的不断充实,学校为保证教师青黄过渡平稳平滑,先后制订了校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类培养计划,通过校级名师工程和青蓝师徒结对工程等有效措施的推进,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又快又好地成长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有多名年轻教师在无锡、宜兴赛教中获奖,相继有多名年轻教师荣获无锡、宜兴骨干教师称号。此次由城区学校面向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公开招聘,也可以看成是宜兴实行的城镇教师轮岗支教长效机制的一种制度完善,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实现“三尺讲台写春秋”的理想追求。(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