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挑专业看得眼花缭乱?

请收下这份志愿“填报指南”

(图片来自网络)

高考落幕,如何填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心头大难,哪些专业发展前景好,就业率高?哪些专业薪酬高、涨幅快?在无锡,当前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环境究竟如何?记者来到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寻找答案。

机械制造稳居揽才前列 高新产业领跑薪酬涨幅

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祖焱介绍,高校毕业生是无锡新增就业的主要群体,同时也是无锡引进人才的重要渠道。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每年有近4.2万应届毕业生在无锡就业。其中55%都是本科以上学历,12%是研究生学历,就专业而言,根据教育部门的学科分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和教育类是无锡接收毕业生中综合排名较为靠前的专业。

选择专业时总是将当下的就业形势作为参照,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入学时的“黄金专业”到了就业时还能是“金饭碗”吗?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从2009届到2018届这十年间,本科毕业薪酬最高的前几名专业早已“改换门庭”。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微电子学、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通信类专业“霸榜”至今。祖焱介绍,由于无锡接收毕业生的总体情况与无锡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长期为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服务业输送大量人才,目前来看,热门专业排名比较稳定。

除了关心是否好就业,薪酬也是职业选择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话题。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较高的行业还包括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和金融业。薪酬方面,无锡的情况与全国趋势一致,祖焱表示,总体来看,无锡信息传输和软件业、集成电路、物联网行业比传统的制造业薪酬上升幅度高,上升频率也更快,但行业并不是决定薪酬的唯一因素。“高新产业入行的门槛也相对较高,这些行业需要技术沉淀,具体的薪酬还要看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一概而论”。

复合型人才抢手 职业规划需提前

21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复合型首当其列。高校发布的就业指导报告中就业专业对口率总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祖焱发现有超过30%的人从事的并非专业对口的行业。在他看来这一数据正体现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智能制造企业往往以机械为主,但企业产品要落地,设备在升级,仅仅懂得机械方面的知识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祖焱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在某一领域的优秀显然已不太够用。他表示,当前市场对跨界的高校毕业人才需求旺盛,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更希望招收复合型的或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需要他们来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面对滚滚而过的时代巨轮,尚未开启大学生活的毕业生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祖焱建议,让家长和学生在短时间内去选择未来四五年将要从事的专业是很仓促的,如果不想在大学毕业时重复面临这样的仓促,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辅修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多关注行业变化,将来有准备地踏上工作岗位,遇上变数时也能够从容应对。

毕业生选择更多元 创业比例逐年提高

“随着国家双创风头兴起,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正在逐年提高,高校毕业生选择单位的性质也发生了略微调整”,祖焱表示,原来大型公司是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国企是“稳定”的代名词,外企则意味着管理规范,但如今的毕业生越来越关注初创企业,他们认为在初创企业的平台中能够让他们发挥更大的贡献。长期从事人才服务工作,祖焱从接触到的高校老师和用人单位多方收到反馈,不同于上一代捧住“铁饭碗“的观念,如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特点是,越来越倾向于关注如何获得新的知识,体现个人价值,他们更关心用人单位给予的平台而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工作岗位。

(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