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观点,也是很多父母都需要努力做到的教子方法。如果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往往就会误解孩子,伤害孩子,教育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儿子每天削铅笔都要花好长时间,那天他在削笔的时候我就走过去看了下,天哪,不到10cm,“儿子,你这个笔那么短是怎么写的?”他见我笑个不停,还拿出手机来拍照,急了,拼了命地从我手里抢手机,后来我当着他的面把照片删了。问他是不是很喜欢这个黑木笔,这么短也舍不得扔,他就是不理睬我。晚上睡觉前跟他说:“小宝,妈妈为刚才的行为跟你道歉,你能原谅我吗?”儿子点点头说:“可以。”“可是,这么短的笔真的还可以写字吗?”我依然很好奇。儿子一本正经道:“可以的呀,我把笔套往上面一套就变长了啊,你自己的手大哇!”
“哦,对呀!儿子,你好厉害,这都可以,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真的很惭愧,自己竟不如儿子。如果是以前的话,这么短的笔,早就被我拿起来扔了。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差点伤害到孩子。我应该去理解他的想法、感受他的情绪,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得出“这支笔我都握不住了还不扔掉”这样武断的结论。
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做的事情、对事情的判断等,会与成人有差异。我们在处理有关事情时,为了避免盲目性,就要去除对孩子的偏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评判孩子的观点和做法。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言行,体会孩子的感受,找到符合孩子身心特点和规律的教育方法。当然,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放弃传统教育中“长辈高高在上”的权威观念,用真诚的态度与平等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
教育这条路还非常长,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完善自己。(陈赛珊)
点评:以父母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错误。就像拿尺的长去度量寸的短,孩子总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结果伤害了孩子,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并以孩子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夏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