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王汉昌的工作室,得小心翼翼地寻找下脚处,因为地上铺满了字体迥异的书法作品。行走其间,阵阵墨香扑鼻而来。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可供多人同时书写的长条桌,只见主人背光而坐,笔走龙蛇,字迹既雄健又活泼。82岁的王汉昌是南方泉的书法爱好者,当地书写者众多,缘何他能闻名于乡里呢?
创开化书画协会
携乡人同享书画意趣
王汉昌幼年时看到父亲的一手好字,“家中的蚕匾上、桌子上、椅子上,凡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父亲的笔迹,方方正正的颜体一直印在我的脑海”,耳濡目染之下,王汉昌也对书法入了迷。2000年,王汉昌从邮政单位退休,自此把对古文字的爱好化为了行动,赴老年大学潜心学习。一方面自己跟着帖子练习,另一方面则召集起南方泉当地的老年书画爱好者,成立了南方泉最早的书画组织——开化书画协会。王汉昌介绍,南方泉一带原叫开化乡,开化又有文化发展之意,能和乡人一起将灿烂的书法艺术传承发扬正是他所希望的。最多时协会成员近40人,每逢周二,他们都会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继承发展两不误
他的独创字体引人赞叹
深入学习书法后,王汉昌不再满足于字体变化,而向文字的源头开始了进一步地探索。他师从无锡书法名家陈陵驼先生,初学甲骨文时觉得分外稀奇,深入了解之后他从这鲜有人懂的文字中咂摸出了趣味。他曾花三个月创作了60米长卷展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字,并将这幅长卷进行展览,把文字的流变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乡人眼前。
“你看这甲骨文,左边是护墙,右边是武器,共同抵御侵略,将城守护其中,就构成了一个‘城’字”,象形文字的乐趣可见一斑,每学到一个新字,王汉昌都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个字背后的故事。对文字的出处有深入了解之后,他的创作之路也正式启程。在常人眼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个字,而在王汉昌的笔下,则成了一幅画,他将这十个字选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字体进行重新编排布局,以金山为罩、青山为骨,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新字。将这样的创意之作排列起来也足可成为一幅长卷。
长年醉心公益
他和老伴“承包”了一座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中的这一句用来形容王汉昌再合适不过。王汉昌家在城乡结合部,附近有一座桥,每次打扫卫生的清洁车只扫到一边桥堍的垃圾桶旁,通向村里的那部分则没人管。每天早上王汉昌骑着自行车在太湖边溜达一圈后,都会花半个小时把桥另一边到通向村里的路打扫干净,偶尔他没空时则由妻子代劳,两人联手已坚持守护这条小道十余年。
此外,作为公益达人的他还是村里的监督员,对乡里的古迹和文化遗产烂熟于心,也为文物古迹的修缮捐出善款;看到有人破坏公共环境时,他更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做得罪人的“出头鸟”,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
(晚报记者 陈钰洁/文、摄)
链接:
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段美丽的乡愁。上月,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2019“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联动32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征集。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在夫妻情、子女情、邻里情、师生情、同学情、兄弟情、陌生人之间的情谊中,寻找快速变迁的时代里最让人留恋、让人感动的情分,共同筑成一种最美的气质,叫“家乡”。只要是能温暖到您的凡人善举,都有机会获评无锡“最美家乡人”称号及正能量奖金2000元。随后本报还将从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如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者,累计可获得正能量奖金10000元。参评“最美家乡人”活动,您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本报征集报名热线为88300000,也可通过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号等搜索“江南晚报”推荐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