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揭幕的紫砂九隽作品展,为解读当代中国紫砂艺术的流变与前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由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史小明、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范建军、顾美群组成的“紫砂九隽”艺术家组合,是当代紫砂艺苑以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为成员的艺术家组合,此次展出的由他们悉心创作的108件(套)紫砂茶壶、陶塑、文房摆件,体现了他们在见识和主张、技法、理论、创新思维等等诸方面所呈现的崭新面貌。
紫砂九隽作品展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为学术总主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承办。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作品展览,向社会传达紫砂九隽的‘匠心、守正’的理念,展示中国当代紫砂艺术新气象。”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雍君作为“紫砂九隽”成员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据了解,“紫砂九隽”由当代杰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题名,传达了老一辈紫砂艺术家对年轻紫砂艺术创作群体的关怀和嘉勉。“紫砂九隽”在长期的紫砂艺术创作生产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一批具有显著原创特征的紫砂艺术作品,并因此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成为紫砂行业当中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和繁荣、振兴传统紫砂艺术的佼佼者。这中间,有个体艺术劳动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集体智慧和联盟的向心力。他们先后在上海朵云轩和广东莞城美术馆联袂办展,集中展示了当代紫砂艺术的新锐创作方向和当代紫砂艺人的精神风貌。徐秀棠大师的弟子、“紫砂九隽”召集人的史小明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向媒体表示:“紫砂艺术的创作生产,有人才梯队架构,紫砂九隽在造型设计、成型工艺、装饰和创作多元化等诸多方面有所积淀,在承前启后和振兴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紫砂九隽作品展的具体承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当天在中国美术馆表示:“紫砂陶是宜兴市丁蜀镇的富民产业,在全镇20多万人口中,有10多万人被吸附在紫砂产业链上,其中有4万多名从事紫砂陶制作的从业人员。紫砂艺人要努力提升人文素养,这是紫砂艺术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紫砂陶最为鼎盛的时期当属现代,陶都是宜兴的城市名片。”
在开幕式当天,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紫砂研究院院长邱春林主持召开了“匠心、守正,传承、创新”主题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宜兴陶瓷艺术园地的徐秀棠、鲍志强、季益顺、毛国强、曹婉芬、吴鸣、潘持平、鲍仲梅等紫砂艺术家与会。
(晚报记者 何小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