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乐享生活

无锡民国范儿的私家园林,你去过几个?

“江南书厢”小娄巷开街在即,沉睡10年的城中古巷终于要以修复后的新颜面世了。而随着小娄巷的开街,一批民国范儿的私家花园也重新进入大家视野。

佚园

无锡小娄巷内,有一座宁静风雅的私家宅邸,名唤佚园。这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园子,主人名叫秦毓鎏,是一位出身大族的世家子弟,亦是一位近代民主革命家。在《佚园记》中,秦毓鎏说自己到50岁时,身体渐渐开始生病,这正是上天惩罚他的方式,所以把园林命名为佚园。

园内古树参天,楼台曲折,还能见到保存完好的孙中山、胡汉民题刻石碑。高低错落的西南角上有一个六角的双峰亭。亭侧绿树成荫,假山浅池。据文献记载,池中之水源自池下一口古井,经过清淤后,池底井口也得以浮现。园子北面的主体建筑已经修缮一新,从东侧的圆形拱门往内看,近处的堆山叠石与双峰亭同框,苏宁广场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则成为这组画面的背景,别有一番趣味。抬头四顾,周围高楼林立,这一方幽静的世外桃源弥足珍贵。

陈家花园

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又名若圃,由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春花区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翠湖水面上,架有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而夏荫区之胜在于树,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盖的鸡爪槭,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特别是两棵浓荫匝地的苦槠,已有五六百岁高龄,这些都是当年陈家花园内的旧物。

除了别样的景致,园内最值得一逛的地方便是依山而筑的聂耳亭。这座二层小楼四周花木扶疏,亭内方砖铺地。当年聂耳曾在这里写下著名的《开路先锋》和《大路歌》。

小蓬莱山馆

相传民国时期,荣氏两兄弟在无锡建私家别墅,荣德生在小箕山上建了梅园,荣鄂生则在中犊山建了小蓬莱山馆,有醉乐堂、观旭楼等共十二间。据说当年建筑用的砖块有好几车都是从南京运来的明长城墙砖。

1951年,新中国开始兴建疗养院,一南一北建了两个国家级的工人疗养中心。北方的选在秦皇岛北戴河,南方的则相中了荣家的小蓬莱山馆,完工后改名为太湖工人疗养院。而荣家原有的建筑就剩下山脚下挂有“小蓬莱山馆”门额的山门一座,半山腰的醉乐堂和用以喝茶、观景的堂前平台以及小亭等。

云薖园

位于与大成巷一墙之隔的长大弄5号,是江南名士杨味云的旧宅,园子建造于清末民初,园中有一栋两层楼洋房,因其外墙为白色,老无锡人喜欢叫它“小白楼”。

云薖园的主人杨味云,出生于无锡著名官宦世家,其伯父杨宗濂、杨宗瀚曾担任李鸿章等人的幕僚,并创办了内地第一家民营纺织厂——无锡业勤机器纺织公司,开无锡近代工业风气之先。

1905年,杨味云以二等参赞的身份,随五大臣赴日、美、英、法、比五国考察,之后又下南洋。建“小白楼”时,他借鉴和融合中西建筑造园经验,使得云薖园有古典私人园林小巧玲珑、清静雅致之意趣。

近年由杨氏后人接手后,经常有各种雅集活动在此举行,云薖园也从一个封闭的私家园林逐渐成为一个分享文艺与生活的公众平台。

茹经堂

茹经堂,位于今宝界桥南堍琴山之麓,占地二亩余,背山面湖,环境幽静,建筑精美,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别墅书院,始建于1934年,1983年进行大修,改称“唐文治先生纪念馆”。门头“茹经堂”横额,由陆定一书写,背额“师表人伦”由朱世溱书写。

进门有小池,如镜照影。拾级而上,是具有民族形式的正房,分上下两层,今厅堂已改成陈列室,上悬“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匾,系周谷城书写,还有刘海粟的“山高水堂”题额。唐文治的儿媳俞庆棠,建国前后为社会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现茹经堂内辟有这位社会教育家的纪念室,邓颖超、胡愈之都为之题额。

潜庐

惠山龙头河,两岸布满祠堂,“潜庐”便位于龙头河北岸上河塘20号,有留耕草堂、望山楼、丛桂轩、戏台等景点建筑,其中池沼、回廊、亭桥、湖石、花木布局得法,小巧玲珑,紧凑别致,纳锡山秀色于园内,清丽古朴,为清末无锡优秀别墅园林之一。

潜庐中的主厅叫做“留耕草堂”,花园靠着惠山横街寄畅园对门,祠堂是为纪念杨延俊所建,目前分为南北两个院落,都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南部花园南边为一水榭,背后连着门厅,东西则为水廊,此水榭也用作戏台。

郑园

万浪桥南侧是“苍鹰渚”,渚上建有“卷雪亭”,是观浪最佳处。由“卷雪亭”循山路往上,就是“湖山真意”景区,这里原为1931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所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对面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成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有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

临湖有两层小楼“天远楼”,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倚栏远望,两侧山峦错落,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从天远楼一路向北,可看到“半亭”和“红亭”,沿着石级下山,便到十字路口,从这里向东过“拒秀桥”,就可返回鼋头渚大门。

(宗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