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离不开公共交通,公交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值无锡史上最大规模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增加夜班公交车的呼声很高。
盘点家底
17%线路具备夜公交功能
有10条专属夜间线
目前,无锡市区共开行294条公交线路,每天客运量达110万人次。无锡公交集团营运发展部负责人秦杰介绍,对于夜公交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服务到晚上9点后的公交被默认为夜班车。按此标准,无锡具有夜公交功能的线路共有50条,占市区公交线路总数的17%。其中,有10条“3”字头的专属夜间公交线路,例如310路是10路的夜班车、316路是16路的夜班车、312路是12路夜班车。“3”字头的专属夜间公交线路,运营时间最晚的是311路,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4点,锡城公交暂无通宵线路。
近年来,不少线路延长了运营时间,扩充了夜班线路力量。除了10条专属夜班线路,还有40条常规公交末班车运营至晚上9点后,开行一圈后收车基本到晚上11点以后了,也承担了部分夜班车的功能。比如11路末班车为23:30,5路公交末班车为23点,35路公交末班车为23点,636路、639路、622路、635路、803路末班车为22:30。运营时间最晚的是机场1号线,末班车发车时间为0:30,收车时间到了凌晨2点左右。
从服务范围来看,现有夜班线路覆盖了中心老城和太湖新城“双核”以及锡山、惠山、高新区“三片”,每个区都有1—2条线路,也深入马山、洛社等几个外围组团。具体来看,夜公交主要服务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交通枢纽和市中心、南禅寺、商业街等人流量大的区域。
跟车体验
夜公交客流“冷热不均”
空跑现象还挺多
从公交三场到南洋学校的315路是锡城一条“老牌”夜班线路,运营时间为18:52至22:52。这条线路是2003年为南洋学校师生出行定制的,也为沿线的大浮、宝界村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上周五晚上,记者进行了跟车体验。当晚的头班车准时从公交三场开出,到了中桥站,一名出门锻炼的老乘客上车。在震泽新村站,一对要到蠡湖公园散步夫妻上车。在蠡湖广场站,陆续有人上车。一圈跟下来发现人气并不旺,总共只出现13名乘客。史明媛是这条线路的资深驾驶员,自从线路开通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条线路的司机。她告诉记者,315路刚开通时客流量大,头几圈常满座,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网约车的分流,客流量明显下降,“大多数时候客流量一圈不如一圈,最后两圈甚至会空跑”。
连接太湖新城和市中心的358路是锡城人气最高的夜班线路之一,平均客流量为每班次30人,高峰时段可达四五十人。体验中发现,这条线路主要有三个高峰,下午5点以后市民中心下班潮、晚上9点市中心商场下班员工、晚上10点之后的代驾族。谢常春是这条线路的元老级驾驶员,十年来他的感受是夜间乘客越来越多,下班人群是主力。此外,节假日出门购物娱乐的乘客也多了不少,南长街、海岸城都是热门地。
从公交基层营运部了解到,除了线路冷热不均,夜班客流还不稳定。和日间公交相比,夜间出行多样化,比如51路、13路、8路日间班次客流可达每班60人次左右,到了晚上则不到20人次,遇上天气不好时乘客更是少得可怜,常像在“运凳子”。
市民呼声
覆盖范围和运营时间不足 期待夜公交线路成网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市民夜间活动增多,对于公交车的依赖也随之增加,50条具备夜公交功能的线路够用吗?调查发现,市民普遍反映现有夜间公交线路并不能满足夜间出行的需求。
“目前无锡仍没有通宵运营的公交线路,对于一些需要加班的年轻上班族以及外出娱乐的人带来了不便”,市民陈冰洁说,她家住河埒口,每天上班要坐26路到胡埭。因为工作需要,常加班到晚上8点多,但胡埭方向的公交车晚上7点就停运了,赶不上末班车的她只能打车回家,增加了出行成本;在太湖新城上班的吴女士常要值夜班,358路是她下夜班回家的交通工具。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辆22:40发车的班次因故障临时取消,她不得已只好“曲线回家”,搭上一趟到人民医院的公交,到站才发现公交“断档”,她已无公交车可转乘了。
在不少市民看来,夜间出门如果没有公交车,无奈之下会选择“黑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延长夜班公交运营时间不仅出行安全方便,还可以有效挤压非法运营车辆的生存空间,一举两得。眼下正值公交线网新一轮优化调整,市民希望相关部门调查市民需求,延长夜班车的运营时间并扩大服务区域。
运营难题
客流不足、运营亏损、道路梗阻都是痛点
市民对夜班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夜班公交的发展为何难成体系?“不是不想开,太多的难题成阻碍!”秦杰感叹,夜间公交线路无法像日间公交线路一样成网,目前服务范围以主干道、小区或是交通枢纽等为主。事实上,夜间公交车需求的增加为运营者带来考验。他介绍,现有夜间公交线路都属于亏本运营,给公交公司造成了不小的负担。目前,国家对夜间公交线路没有专项政策和资金扶持,公交公司处于两难境地。
客流不稳定也为夜间公交线路的开行出了一道难题。据公交大数据统计显示,锡城夜班公交线路客流量平均每班次不超过20人,到了晚上10点以后,乘客便寥寥无几,甚至出现空车。此前公交公司也曾考虑过增加夜班车,但调查下来发现,除了交通枢纽和城中区等少数区域,大多线路人流量少,很多时候仅有两三人有出行需求,如果专门为此开一趟公交线路,会造成资源浪费。
道路夜间不具备通行条件也是夜公交“跑”不起来的一大因素。秦杰透露,夜间私家车违章停车现场普遍,不少小区周边的道路到了夜晚就成了临时停车场,造成道路“肠梗阻”,这样一来公交车想开也开不进去。此外,公交运力和驾驶员有限,而夜班公交线路对驾驶员要求更高,而目前公交公司人力资源已短缺。
专家建议
夜公交“勤跑腿”便民的同时激活夜经济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翁旭艳参与了本轮无锡公交线网优化项目,负责夜班线的设计。对于无锡既有的夜间公交线路,她了然于胸。“从前期的调查来看,无锡夜经济还不够繁荣,夜间公交客流总体不大,但夜班公交必不可少。”翁旭艳认为,结合无锡的实际情况,夜班线路的优化调整有三个方向:强化枢纽服务,实现和外围组团的联系;加开夜班线路,覆盖地铁停运以后的沿线;针对工业园、热闹景点等区域,弥补特殊需求。她透露,在有限的运力和人力下,本轮线网优化设计会考虑新增夜班线路,也会对部分已有线路延长开行范围和运营时间,具体调整还在探讨和商议中。
最近,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销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措施,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可见夜经济已成城市“软实力”。在业内人士看来,激活夜经济,让市民在夜间出行便利也是重要的前提。在对夜间消费密度精准调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区域夜间公交线路和既有夜间公交的发车频率,延长部分末班车时间是繁荣夜经济的重要配套举措。当然,除了增加夜间公交和地铁的运行时间以应对出行难问题,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强与出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平台的对接,鼓励企业对夜间运力实施更精准的调控。总之,多措并举解决夜间的出行,无论是便民,还是繁荣夜经济都大有裨益,值得通盘考量。
(晚报记者 蔡佳/文 还月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