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一位自闭症老师愿成为“指明灯”

让家长有地方靠岸

在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今年32岁的周昕是自闭症家庭群里的“网红老师”,为许多家长带去了希望。从业十年,并非特教老师出身的她,从昔日“小白”变成了行家里手,她也用“又红又专”践行了当年的入党誓言,用自己的真情抒写爱之歌,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慢慢获得自信并融入社会。

助力孤独症孩子成长加速度,帮他们追赶同龄人

6月26日,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最后半天课,举行了一个类似于家长开放日的活动,爸爸妈妈可以坐在教室里观摩孩子的课堂表现。“瑞瑞,你在红组,坐在红色的小板凳上;恒恒,你在绿组,坐在绿色的小板凳上。”“我们要帮橙色的小兔子回家”、“再帮绿色的小青蛙回家”……课上,周昕用心陪伴着孩子们,用情景化的课程让他们显得兴趣盎然,跳过一个个圈圈。

让自闭症孩子听指令可不是件容易事,来来回回一直往前跳,普通孩子都会没兴趣,更不用说自闭症孩子。周昕说,自闭症孩子有视觉优势,利用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可通过精心设计课程让他们愿意听从大人的指挥。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学习双脚连续向前的大运动技能很重要,而康复中,游戏化的设计更重要。

瑞瑞这个班,周昕是从去年九月新接手的。当时有的孩子已3周岁了,但检测下来却只有10多个月龄孩子的能力。有的孩子来时不会说话、不会吃饭,现在都已实现简单的生活自理。恒恒的妈妈表示,原来孩子外出满世界乱跑,根本不听人喊。现在知道红灯停,还会避开车辆,有了很强的规则意识。有时自己跑远了,看不到妈妈,会回来找人,让她也渐渐不那么焦虑了,觉得孩子会慢慢和这个世界接轨。“有的孩子初来时只有一周岁小婴儿的能力,学期结束测评已达到三周岁的能力,进步了两年”,周昕看到孩子们正在与同龄的普通孩子缩小差距,特别开心。

家长心中的网红老师,下班时间随时回应

恒恒去年来时刚3岁,听不懂指令,只能发2个字的音节。在家时,他不会吃饭,要家人喂他才吃,现在自己能拿筷子和勺子,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桌子上一粒米都没有。他的妈妈还记得周昕第一次到他们家去家访的情景,特别认真仔细。因家有两个孩子,恒恒妈妈常同时送两个孩子上学,恒恒到学校的时间比较早,周昕就会带着恒恒一起去吃早餐。恒恒很喜欢周老师。

平时,周昕也会把孩子们的进步发在家长群里。“第一次看到孩子自己吃饭的视频特别激动”,恒恒妈妈说,每次都能从视频看到恒恒能力增强,自己去洗手间、自己穿衣、安静地睡午觉。家长遇到困难,也会在群里问老师。有时晚上九点多了,都能得到周昕的及时回应,让她特别感动。

很多家长对周昕很信任,称她是群里的“网红”。在周昕的理念里,八小时以后,孩子都在家里,家长的作用重大。不管晚上多晚,她几乎都有求必应。有些问题很难描述,她还会让家长拍段小视频给她,分析在家康复遇到的问题。有些家长是辅助过多,有些是不得要领,周昕会把自己所知道的小技巧与之分享。“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时就像漂在海上的船只,不知该在何处靠岸,专业人士是他们的‘指明灯’”,周昕说,自己不想让他们失望。

捧着一颗红心,尽自己所能让家庭少走弯路

“孩子发音不清,练口舌操有助于口肌发展”,周昕自己带头示范舌头抵住左腮、右腮的做法,因为暑期即将开始,需要家长们在家训练,否则孩子就会退步。但这么枯燥,家长们苦恼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配合。“可以把棒棒糖放在左、右两边嘴角”,周昕给出了游戏的方法,家长们豁然开朗。她还会教家长们腹式呼吸法和各种训练小技巧。

令人意外的是,周昕并不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她大学时的专业是教育技术学,虽然也属师范类,但更偏向各种科技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有点偏计算机专业。大学时,她成绩优秀,一直在班里成绩前三,在校时已是一名党员。她很喜欢当老师,但2009年刚踏上特教岗位,发现这里的收入很低,工资只有1200多元。爷爷对她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靠收入体现。

她坚持下来了,也渐渐发现,光靠爱心还不够,还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家庭。她努力学习各种特教知识,成为中心老师中第一批去香港学习自闭症康复知识的老师,并将经验本土化。她发现,很多孩子来学校不肯吃饭,设计了薯片搭配法,并慢慢减少薯片并增加米饭的比例,直到孩子能欣然接受米饭。她带的孩子,成为中心第一个走进普通幼儿园上学的儿童。一些已毕业的孩子,她也仍和家长保持着联系,一旦他们遇到问题,她总是在一旁出谋划策。

每年暑假,作为一名党员,她都会承担起锡城自闭症儿童家庭入户指导的公益任务。有许多家长不愿面对孩子自闭症的诊断,北上南下到处求医问药,一转眼就耽误了两年,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有些家长还会剑走偏锋,听信民间诸如换血之类的做法。周昕说,她能做的就是教会家长,什么样的方法是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如何来判断效果,让这些家长尽量少走弯路。十年工作之旅,周昕觉得,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家长们的笑容,这是千金不换的收获。

(黄孝萍/文 朱浩/摄)

链 接

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段美丽的乡愁。今年5月,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2019“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联动32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征集。我们在夫妻情、子女情、邻里情、师生情、同学情、兄弟情、陌生人之间的情谊中,寻找快速变迁的时代里,最让人留恋、让人感动的情分。只要是能温暖到您的凡人善举,都有机会获评无锡“最美家乡人”称号及正能量奖金2000元。参评“最美家乡人”活动,您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本报征集报名热线为88300000,也可通过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号等搜索“江南晚报”推荐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