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崇政 文 |
不久前,无锡画家华士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那是指古人寿命短促,活过七十岁的人很少。据统计,清末民国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战乱和瘟疫,中国人均寿命仅三十几岁,活到七十岁相当于平均寿命的两倍多,是够古稀的了!
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人生活全面提高,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据近年统计,江苏省人均寿命已达七十六岁,无锡人的预期寿命已达八十二岁。中国最长寿的地区是澳门、香港,平均寿命都超过八十岁。生长于江南的士清先生的去世,只能说刚过生命的及格线,尤其是和他所任职的无锡市书画院的前辈画家相比,殊为可惜!
老院长花鸟画家吴荣康先生九十一岁才驾鹤西去,他的夫人画家钱锺珏去世时也超过九十岁;国画家王汝霖、蔡光甫,油画家沙白,书法家仲许都寿超鲐背。除沙白晚年久卧床榻,其他几位不但高寿,而且生前都比较健康,大多生活能够自理,去世时走得很干脆,正应了人们希望的那样;活得长,病得晚,走(死)得快!
现在画院尚健在的山水画家刘达江和同门师兄,书画家、雕塑家钱绍武都已九十一岁高龄,油画家龚东明八十有三依然作画不辍,时有作品参加画展,常为朋友的著作画插图,仍能乘公交车去南禅寺钱币市场淘宝,活得有滋有味。
有人统计中国历史上长寿的职业,第一位是书画家,最短命的是皇帝。这种统计水分很大,未必准确,但屈指数来,高寿画家的确数不胜数。
中外画坛,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活了八十九岁;印象派创始人莫奈和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列宾同为八十六岁谢世;现代派宗师毕加索年超九十;中国画家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刘海粟、林风眠都寿高九十左右。无锡籍画家程及、吴冠中、钱松喦、周怀民、唐原道、华君武、黄养辉,先师闵叔骞、杨云龙、杨建侯、秦宣夫等,都活到八九十岁,健在的油画家徐明华仍然作画不辍,其实已八十有七高龄。
看来画家高寿之说不虚,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就我所接触到的书画院老画家来看,他们早年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生从事较稳定的美术教育美术设计工作,属于学有所长的知识分子,有稳定的收入和医疗保障。又都十分重视家庭和子女的教育。如吴荣康和钱锺珏的子女都学有所长,有的还在国外工作,就连孙辈都已在江南大学任教多年,因此,晚年不用操心生活琐事,夫画妇随,“白头轩”常有学生造访,心身愉快,其乐融融。
再如王汝霖先生,早年在学校任数学老师,但酷爱书画,还喜好摄影,又是操琴高手,文化大革命中无锡成立小京班,主胡就是王老。他还经常和影友后来活到九十九岁的陈葭生等票友拉拉唱唱,切磋技艺。他的大儿子是中科院数研所的研究人员,另一儿子从事影楼工作,家庭几无后顾之忧,王老的文艺生活一直优哉游哉,乐不可支。
当然画家的长寿与他们的职业特点密切相关。画家从事的是一项美的发现和再创造的手脑并用的工作。是一项和社会自然密切接触的创造性劳动。画画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观察比较写生记录,户外活动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西洋画家,常常携带画箱画布——负重可达上十公斤,而且大都靠两条腿边走边看,在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激情摹写,做到画景合一,天人合一。忘却自我,融入自然,胜似旅游和体育锻炼。在室内作画则凝神专注,屏气静心,笔走龙蛇,如入化境,还不时被自己创造的画面的艺术美所陶醉。作画过程更像是一场准气功活动。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在参观一个书画展时就说:“许多人以为打高尔夫球是体育锻炼,我认为练习书画比打高尔夫球可以更好地锻炼身体,延年益寿。”金庸活到九十多岁,书法创作也确实达到很高境界。
和其他行业相比,画画显然不是一项发大财成巨富的职业,但恰恰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风险系数小,胸中少有郁结,不像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名医那样背负很多人的期望,压力山大,也不似演艺人员常常大悲大喜,且生活了无规律。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画家成名往往多是中年以后,年纪不大就去世的也是有的,不过,得到媒体青睐的往往是那些出名的高寿画家,可能这也抬高了画家寿命的平均值,加深了画家高寿给人们的印象。
画家平均年龄要长一些,主要原因还是医学界早就有的结论:医疗保障,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心情愉悦,适当运动,尤以前两项最为重要。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老人们都具备了长寿的环境条件,高寿的画家和老人会越来越多。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寻常见,一百算古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