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业
要更加坚定地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注重在深化国际合作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一要拓宽拓深合作领域。围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服务化拓展、高端化升级等重点,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对外合作层次,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谋划推动未来产业领域合作,积极深化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拓展无锡产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二要创新创优合作模式。在产业优势较强的领域开展领跑式合作,打造“以我为主”的全球产业生态圈;在各有优势的领域开展并跑式合作,使更多优质本土企业进入跨国集团生产采购体系、分享全球化红利;在产业短板突出的领域开展跟跑式合作,逐步增强弱势产业链条的竞争力。三要建好建强合作载体。着眼提高开发区产出效益、增强开发区管理效能、优化开发区功能布局,把各类开发区建成深化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高水平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关键词:创新
要把实施全面开放战略与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结合起来,把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统筹起来,力争在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的思想策源地、资源集聚地、成果首用地,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创新格局中的地位。一要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全面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着眼全球的“双招双引”平台,促进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在无锡加快集聚。二要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技术转移、联合攻关等创新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先进研发机构,形成既参与国际制造分工又参与国际科技分工的新格局。三要努力抢占全球创新高点。既要引进先进技术、分享创新成果,更要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掌握能在国际上“扳手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技术的自主可控度。
关键词:贸易
要有效降低和对冲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构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一要全力稳增长。积极落实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抓实对重点外贸企业“一企一策”服务,引导和帮助企业深度开发细分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更多外贸出口新生力量,推动外贸稳定增长。二要着力提质量。既要聚焦“优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品牌扶持工程,推动我市出口从依靠传统成本优势向依靠质量品牌优势转变;又要聚焦“优进”,扩大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规模,努力创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三要大力促转型。加快外贸结构转型,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全市外贸结构中的服务贸易占比、服务外包结构中的中高端业务占比;加快外贸企业转型,推动传统代工型外贸企业逐步向研发、设计、核心器件制造等环节升级;加快外贸方式转型,高水平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关键词:投资
要立足当前无锡人均GDP已经迈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双向投资水平,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投资格局中的地位。一方面要高质量“引进来”。着眼无锡长远发展需要,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大力引进处于科技前沿、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项目,大力引进补短板、优结构、强链条的项目,深入推进投资领域、商事领域便利化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在锡实现总部化、基地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高水平“走出去”。支持规模较大、品牌较好、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本地企业到境外开展经营合作、资本运作,积极推进西港特区升级版2.0建设,加快阳光、金茂、一棉埃塞俄比亚纺织基地以及通用科技泰国轮胎生产基地、龙道博特中阿(联酋)轮胎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无锡企业用好全球各类资源。
关键词:人文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感情和认同,扩大国际“朋友圈”,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人文格局中的地位。一要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内涵。充分用好优质资源,积极推广优秀艺术,创新升级优势品牌,加强同世界各地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让无锡文化更具时代感、更富世界性。二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贸易发展体制机制,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较高市场欢迎度的文化产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竞争。三要搭建具有对外传播力的文化平台。建好“自有”平台,持续扩大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的对外效应;依托“共有”平台,通过“官方+民间”双渠道,使无锡与友城人民在文化上彼此欣赏、在情感上相亲相近;借助“外有”平台,讲好无锡故事、发出无锡声音,把“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推向世界。
关键词:城市
要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让各类国际高端资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着力提升无锡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的地位。一要按国际化要求建设枢纽设施。强化无锡(江阴)港与上海港等重要海港的合作,积极推进全国性铁路枢纽建设,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机场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改造升级,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力。二要按国际化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设多语种图文标识及语音服务系统,健全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对外商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高水平办好一批国际学校,扩大高水平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强国际化社区建设,更好满足外来人员的需求。三要按国际化要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坚持城市国际化与绿色化的有机统一,既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样板城市的靓丽风采;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的生态城示范区。
(高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