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美味的水蜜桃,清晨采摘搭上快递,许多城市隔天甚至当日就能吃到。在互联网+及快递企业的助力下,阳山水蜜桃新零售模式发展迅速。水蜜桃已然有了“固若金汤”的防护和高效的运输手段,但更多的生鲜产品尚无如此高待遇。不少生鲜产品因供应链较长、产品损耗率高而产生的物流痛点亟待解决。
在网上订购的盒装草莓,15个有5个是坏的;委托快递运樱桃,客户两三天后收到的大半是烂的。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消费者因吃不到新鲜水果头疼,生鲜电商因赔钱而心疼。这除了水果质量问题外,问题或多或少还出在运输过程中。
从去年开始,已有几家保险公司推广生鲜寄递保险服务,以保障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出现的产品丢失、损坏等风险。但这种发生在商品因运输受损、客户感情受打击后的事后救济模式,不利于消费者建立对生鲜运输的信任感。
如何为生鲜产品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运输保障?生鲜产品销售过程中,冷链配送是块最难啃的“骨头”,不管是自建物流还是委托第三方,都难以逾越各种成本问题。在全程冷链配送中,屡有物流公司被曝光只在接货和交货时开冷气,而中间运输环节并不开冷气。两端供冷、中间断链,生鲜产品也许不会马上变质,但却让其受了内伤。这一问题在业内存在多年,商家难以监控产品温度变化,运输企业无法确保全程冷链,生鲜产品运输质量何来保障。
如果能在冷链运输中实现生鲜产品温度看得见、有据可查,商家就可以把运输过程的实时温度记录作为支付运费的重要依据,促动运输企业提升技术手段,使生鲜产品损耗降低,品质得到保障。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温度传感器、声光报警、电子标签等应用日趋成熟,在运输车辆上布置类似设备,通过网络传输实时温度数据,借助这些手段就能利于商家监控、便于企业管理。这也许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依靠智慧物流保证全程监控,建立回溯机制,让整个冷链运输不再断链,这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投入确实很有必要。 (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