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指发生在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夜生活的丰富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和活力指数。如今,中国不少城市纷纷掘金“夜经济”,无锡也不例外。今年尤其是入夏以来,无锡推出了不少夜游产品,将探路多年的城市“夜经济”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这波夜游操作,是否能自此破题城市“夜经济”的发展问题,足够让无锡成为逗留过夜的旅游目的地呢?
夜游项目今夏嗨起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是夜间休闲旅游文化。以前,无锡园林景区多以传统的灯光秀为夜游主题,今年则融入了更多互动活动、美食、演艺和文化体验,还推出了新的夜游项目,“夜经济”嗨起的感觉十分浓烈。
惠山古镇景区似乎从今年年初就一直在打“情怀牌”,从祭祀花神的花朝节到端午灯会,如今纳凉喜乐会又登场,不仅露了手夏日弄堂乘凉回忆杀,还带起了泼水节、竹竿舞和篝火狂欢的节奏。爱怀旧的自顾跟着挑担货郎走街串巷去,想拍照的有千灯游廊作背景,爱热闹的可看小丑杂技表演,老年人去喝口茶听段南北相声,小孩子撒欢儿玩水即可——男女老幼皆大欢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荡口古镇的纳凉电影节,摇着蒲扇家长里短的唠嗑,小孩子嬉戏打闹处处欢声笑语。该地的超大型水乐园也是尽得避暑精髓,戏水两个月妥妥的。蠡湖景区的蠡湖之夜灯光艺术节满足了眼睛的爱美体验。创举式的无锡夜间动物园,用夜行动物、大马戏、水幕秀和帐篷探秘等互动活动一站式“打包”多种体验。九龙湾花彩小镇错峰推出夜间观虫活动,满满的科普感。融创文旅城与小娄巷的开门迎客,更是成为今夏夜经济发展的“强心针”。南长街、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城中各大休闲综合体的夜游产品也不缺位。如红火的江南古运河风情夜游节即将到来,今年的盛会将持续三个月,包含中秋、国庆两大重要节日。秋季,无锡还将有太湖鼋头渚景区的水上音乐烟火大会、惠山古镇景区菊灯节、梅园景区的灯会等。
开拓夜经济 无锡适合吗?
不过,并不是任何城市都适合发展夜间经济,不少欧洲城市一到傍晚就早早打烊便是明证。此前有声音认为,无锡的城市性格与夜间经济格格不入,气质偏保守的无锡人对夜间文化活动有着一定的陈见,认为“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不是正经事,主观的避让导致夜游活动不丰富,无锡旅游也自然就留不下过夜客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历史上看,近代无锡从一个‘县’发展起来,未养成大城市寻欢作乐的消费场。无锡人讲求务实,休闲消费缺失的确有着城市性格的影子。”文化学者庄若江从城市底蕴作了细致的剖析。她说,务实的社会观念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对发展夜间经济有一定影响。“作为一座工商名城,大家都忙着经商发展,自然少了停下脚步看风景的闲情。”她虽然肯定了无锡城市性格的内敛,但并不认同“无锡不适合发展夜间经济”的说法。她认为,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是趋势所向,如果有好的夜经济氛围,不仅外埠人会来,无锡人也乐意跨出家门,细赏慢品,无锡不少文化景点的留存,本身就说明了先人的审美能力和无锡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饭店里吃不到有特色的菜肴、茶楼里吵嚷不堪、目及环境不似想象中美好,那不如宅家。归根结底,表面热闹的夜间经济下,是否真的有抚慰到人们的内心需求?”
无锡文旅集团市场拓展部部长徐杨惠也认为,无锡旅游夜经济仍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各种夜游项目的品牌打造、核心内容及配套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以满足不同人群游客的喜好和需求。除了丰富本地市民的夜间休闲生活内容,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在锡过夜,延长在无锡停留时间,拉动更多二次消费,从而促进无锡旅游产业的发展。
发展夜经济 无锡有什么?
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既需要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也需要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有整合并提升非传统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能力。那么,发展夜经济,无锡有什么?
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认为,无锡早有一些好牌在手。他说,发展城市文旅产业,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交通会直接影响客流导入。无锡便捷的大交通,既能辐射周边城市,也能撑起世界范围的到达需求。无锡的旅游资源是基础性“法宝”。太湖、大运河带、鼋头渚、灵山大佛、惠山古镇、天下第二泉和名人故居等都是名扬四海的景点,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无锡有一些名头响亮的旅游节庆品牌,如樱花节、杜鹃花节、梅花节等,四季可赏花,花卉品质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口皆碑。作为蝉联多年的宜居城市,无锡的度假环境与休闲氛围也值得称道。言而总之,“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所蕴含的城市印象,让无锡具有发展夜经济的无尽底气。
江苏国旅邓云岗着眼于城市“更近的当下”。他说,在不断努力摸索中,近些年无锡的旅游夜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长街改造成功后的熙熙攘攘、拈花湾夜游的人流如梭、动物园夜游和鼋头渚夜樱等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新开业的融创文旅城也有了下午四点后入园的夜场票。无锡的旅游夜经济是基于深厚的本地文化和各景区的独特资源基础的,具有自己的特色,不是其他地方存在的东施效颦,避免了和其他城市的同质化,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能吸引游客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但也要看到,无锡旅游夜经济主要还是本地市民为主,外地客源还未成主流,如何实现无锡旅游夜经济的品牌化、口碑化是今后要大力去做的事情。
破题夜经济 无锡还缺什么?
从某个点的人气畅旺,到城市夜间的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一系列消费上涨,“夜游经济”赚的是口碑和关联消费,而不是单一的门票收入。无锡的夜游经济面临着一些共性挑战,比如夜游产品单一,项目缺乏市场化运作、“夜游”未形成品牌,难以产生持续效应等。想要通过夜景吸引和留住人流,刺激游客吃、住、玩、乐、行综合消费,真正形成全域、全天候旅游氛围,无锡的“夜经济”似乎还有待补齐短板。
无锡市文旅局副局长杨建国表示,无锡成为真正的逗留目的地、“夜经济”发展如鱼得水还尚欠火候,依然需要众人拾柴,烧高这把“火”。他认为,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将让无锡的夜间经济更上一层楼。他说,既然是以夜经济拉动过夜消费,那么住宿便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无锡靠近山水的休闲度假型酒店吃和住有余,“休闲度假”性不足,发展还有提升空间。太湖、蠡湖等自然风光虽好,客流量也强劲,却缺乏休闲配套,人们“无处可坐”,真正“有产品的地方没人,有人的地方没产品”。作为一座“山水名城”,无锡的“水上文章”也有待大力书写。“目前只是古运河环城游,能否打通蠡湖、太湖甚至一些古镇水域,实现真正的水上夜游呢?”
一些业内人士则对旅游演出的缺位“耿耿于怀”。“要留住人,打造夜经济,必须要有旅游演出这样的形式,这也是文旅融合的要求。”王洁平说,“见人、见物、见生活”,让文旅融合活化为“可亲近、可触摸、可体验、可浸润、可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演出正是实现市场和游客需求的最佳载体。庄若江也认为,一场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表演、一首传唱无锡特色的歌曲,能为城市夜经济带来无穷的内涵。邓云岗说,如“印象系列”和宋城演艺这样的口碑化传播,能带动网络与自媒体的自发性流量,旅游演出、演艺节目这一环对于全民娱乐的当下来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晚报记者 金恬伊/文 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