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的江苏省首届智力运动会桥牌赛上,无锡选手勇夺一块金牌和一块银牌。其中,13岁的无锡参赛选手谢晨曦仅学桥牌两年,是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不同于其他棋牌竞技项目,桥牌总给人一种莫测高深之感。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无锡桥牌最红火的时期,只要有桥牌比赛就可聚上百号选手。如今,无锡的桥牌发展情况如何?能走出“高冷”格局吗?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讲述】 辉煌时比赛人山人海
“在几百种牌系之中,桥牌是金字塔尖。”无锡市桥牌协会秘书长唐熊熊告诉记者,对于大部分牌类项目,你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规则讲解清楚,但桥牌与众不同。55岁的唐熊熊在环保部门工作,与大部分“60后”一样,生活无忧家庭幸福,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桥牌。在他眼中,桥牌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智力运动,考验牌手逻辑推理、分析以及与队友的默契程度等多重能力。
“邓小平钟爱桥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称得上是中国桥牌运动的创建人。”唐熊熊回忆,从1984年开始,为了推广桥牌运动,中国桥牌协会举办了“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赛。确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是无锡桥牌最鼎盛时期,只要有比赛无锡市工人文化宫的友谊厅内,乌泱泱的都是人;每次比赛至少有60支队伍报名,一支队伍起码5个人,现场300多人是最基本的,再加上围观的人群,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
为何会喜欢桥牌?唐熊熊直言,我们年轻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小年轻聚一起唯一的娱乐似乎就是打牌,打“80分”“斗地主”觉得自己不够特别,于是就把目光瞄准了桥牌。结果,刚打时感觉很无聊,打着打着就上瘾了,越来越着迷。
大部分喜欢桥牌的人,都与唐熊熊的经历很像。老李,今年61岁,他笑着说:“有些人看桥牌,就是四个人坐在那里打,互相也不说话,很枯燥。其实,桥牌是非常需要沟通与配合的。”老李刚开始接触桥牌时,由于没有搭档陪伴,“高大上”的规则也让他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桥牌的独特魅力,始终令老李割舍不下。这或许就是唐熊熊口中的,桥牌恰似一扇无形的门,门外者望而生畏,门内者自得其乐。
【关注】 90%爱好者年龄50岁以上
目前,无锡市桥牌协会有会员200人。协会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当时会员人数比现在还多。
“可以说,桥牌在无锡几乎断档了20年,这一点从玩桥牌的人群可以看出来。”唐熊熊告诉记者,本地桥牌玩家几乎都是与他年纪差不多,50岁到7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最多,可以说占了整个无锡桥牌协会会员的90%。
为何玩桥牌的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唐熊熊说,其实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玩桥牌的那群人,桥牌在国内是一个十分小众的项目,由于入门难,很多想学桥牌的人因此望而却步,再加上桥牌培训又严重不够,桥牌越来越“高高在上”。当然,也有年轻人在大学时候接触过桥牌,到了无锡后会在网络上找组织。唐熊熊表示,这两年加入的年轻人不少,也算是为协会增强后备力量,不然每次出去打比赛,一直都是固定几位“老人家”。
每周三,是无锡市桥牌协会的固定活动时间。唐熊熊为了让协会的成员可以安心打牌,找合适的活动场地耗费了不少心力。徐立民老先生今年74岁了,退休之前是数学老师。徐老回忆,早年,自己是在闲暇时打牌入门的,从1966年开始至今已经打了50多年桥牌。徐老可说是典型的“桥迷”,除了桥牌坚决不玩其他牌类。徐老年岁比较大且腿脚不便,但他还是坚持每周2次参加桥牌协会的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徐老说,桥牌入门不算难,但要打好不容易,他每一副牌打完回去后都会好好复盘一下。“老年人玩桥牌有利于身体健康,防止老年痴呆。能够和这么多年轻人在一起也是一种幸运,我的心态也更年轻了。”
24岁的何彩艳是无锡市桥牌协会里最年轻的选手。小何大学里就开始打比赛了,获得的最好成绩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女子甲组团体赛第一名。小何说,她第一次接触桥牌是在大一的时候,当时听说玩桥牌可以出去打比赛,就加入了学校桥牌社团。
【遗憾】 本地比赛缺少关注
近年来,国内连续承办了多项世界级的桥牌大赛。唐熊熊认为,以比赛的数量而言,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他表示,无锡本地的桥牌比赛从未停止过。无锡市桥牌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等级赛、俱乐部赛等。2012年,无锡举办过桥牌世界大赛;2015年,江苏省桥牌等级赛也在无锡举行;2017年,无锡举办过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湖杯桥牌邀请赛……然而,因为太小众,在本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连被“知道”都成了奢望。
吴美芬今年51岁,40多岁才开始学桥牌,但她在今年举办的江苏省第一届智运会中获得了女双金牌。据她介绍,她最早是在网上接触到桥牌的,斗地主、打麻将都会了,出于好奇心,就想尝试着学习一下桥牌,没想到玩着玩着就玩出兴趣了。“13张牌打起来变化很大,很吸引人。”于是,她愈发钻研,跟着好多老师学习。吴美芬表示,今年第一次参加省智运会,第一次跟搭档合作能拿到第一名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也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平时和搭档在练习时也会有意见不合、争执的时候,“就像夫妻之间一样,吵完也就好了。”
说起这次智运会比赛现场,以小队员为主的无锡队无疑是最吸睛的队伍。尤其在女子团体青年组比赛中获得亚军的无锡女队,由一群初中学生组成。13岁的谢晨曦是无锡女队中的一员,也是本次桥牌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小学六年级时,谢晨曦报名加入了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的桥牌社团,并得到父母的支持。如今,她接触桥牌已经快两年了。谢晨曦说,桥牌运动不仅让她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解析数学题的速度更快了。
【建议】 高校可把桥牌列入选修课
无锡有桥牌培训的地方吗?唐熊熊想了一会儿,直言“没有”。他告诉记者,市桥牌协会前几年也曾在学校里推广过,曾在两所中学开设过桥牌兴趣小组,但没能坚持下来。“最长时间也就2年,每周就一次,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思想有误区,认为学习桥牌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唐熊熊表示,学生平时缺少练习和实践,只是浅尝辄止,学一点皮毛。桥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桥牌大师共分16个等级,无锡有三个两星桥牌终身大师,一个一星终身大师。
无锡市桥牌协会副秘书长秦锋表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从小学生就开始培养了,大城市家长的思想比较开放,大力支持孩子学习桥牌。很多桥牌打得好的学生,都考上了比较好的大学。 秦锋认为,学习桥牌有很多好处,除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培养小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比较自我,而桥牌是需要和搭档配合的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一些家长的观念需要转变。
“在高校中推广桥牌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秦锋建议,高校可以把桥牌列入选修课,适当给学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年纪太小其实不适合学习桥牌,初中、高中开始学是最合适的。” 唐熊熊表示,太仓被称为桥牌之乡,每年都会有夏令营,组织周边城市学生去比赛。“旅游节+比赛”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宣传方式,不仅可以拉动消费,还能提高桥牌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晚报记者 马晟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