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下单购买海外药品,在QQ群中售卖海外药品,出国旅游购买药品进关后卖给他人……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海外代购药品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其中暗藏的各种风险随之而来。海外代购的药品到底是真是假?质量是否合格?不仅消费者难以判断,药品监管部门也难以取证。所谓的海淘药品未必靠谱,近年来,公安部门查获多起海外代购假药案,涉案的所谓海外药品,并非海外原厂生产,而是在国内黑窝点生产的假冒药品。
部分假药案件,问题在于没有准字号
5月底,一起销售假药案件在锡山区法院开庭。去年,警方经过侦查在深圳一个快递收寄网点抓获了邱某。邱某以前在印度工作过,有渠道能买到一些抗癌药,起先是帮朋友代购,后来不认识的人也来向他买药。回国后,他继续从事代购生意,并从网上联系到一个上家。邱某的上家经查实是90后女子卞某,警方后来在成都查获卞某,卞某说是根据男友的安排,多次接收没有准字号的孟加拉版奥斯替尼等药品,将药品销售给他人。
原来,卞某和男友何某恋爱不久,何某由于工作原因远赴孟加拉,到了当地后何某告诉卞某,他发现了一桩能赚钱的好买卖。何某开始从国外将克唑替尼、奥斯替尼等抗癌药品运回国,由卞某转手卖给有需要的客户。很快卞某手里有货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传了开来,不少人主动找上门来求药。直到案发卞某卖出的药品金额达到45万元,其中销售给邱某的药品共30多万元,警方在卞某住处还查扣了尚未销售的克唑替尼13万多元。
这起案件目前还在审理当中。最初的举报线索来自缪先生,缪先生所在单位受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委托,负责市场打假工作。有一款该公司生产的抗癌药物在国内还未正式上市,而缪先生在微信上发现有人销售该款抗癌药,于是向警方反映了情况。
不管是通过网站还是客户端,如今海外代购药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遍地开花,职业化趋势越来越强。而另一方面,国家对假药、劣药有严格规定,药品进口须经过严格审查,即使是国外的真药,只要没有获得准字号,一律视为假药。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调查的一部分假药案件,就是属于这个类型。如受到很多网友追捧的澳大利亚药品,近年来警方就办过多起案件。涉及到的小绿叶止咳糖浆、沐舒坦儿童止咳糖浆、婴幼儿防鼻塞精油等很多儿童药片,还有一些妇科用药,都是从国外代购而来,问题就在于没有准字号。
一些“种草”药品出现仿冒货
如今,买药成为不少市民出国旅游时的任务之一。前不久市民沈晓宇从澳大利亚旅行回来时,就塞了大半箱药,里面有鱼油、维生素片、钙片等保健品,还有不少给儿童使用的药品。沈晓宇说这些都是买回家自用的,导游会推荐一些当地性价比高的药品以及有名的“神药”,而自己事先列了一张购买清单,同行游客买药品回来的也很多。
自己或亲友从国外直接带回来的药品用了挺好,用完后很多人会选择从网上选择代购。那么海淘来的药品靠谱吗?食药环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诸嘉的回答是“未必”。因为一些网上“种草”的药品,已经出现国内仿冒品,这些假药到国外兜一圈回来冒充进口药,有的甚至连兜一圈都省略了。
此前无锡警方和杭州警方调查过一起仿印度药案件,发现是中国人在老挝办了个厂,生产出药剂后寄到国内,国内的人员根据收到的说明书、包装盒等组装成所谓的印度抗癌药成品。又如去年底无锡查获的一个皇冠淘宝店,专门销售各种日本网红眼药水,这些眼药水都是从广东寄到无锡,到底是不是从日本代购来的,连店主自己也不清楚。澳大利亚有一款号称没有回头客的痔疮神药,今年警方也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假货。有网友购买之后反映疗效不好,警方根据线索追查,发现药品是由广州一家公司把膏体、盒子、说明书组装起来后销往各地,其中的膏体则是由汕头一家公司仿制的。
对于海外代购药品,即便卖家贴出了购买发票,买家也要慎重。道理很简单,如果连整盒药品都能仿造到肉眼看不出来,一张凭证又怎么肯定是真的呢?
只信疗效,网红药吃出问题
对普通市民来说,最常见的莫过于多种多样的海外网红药物了,比如感冒药、眼药水、咳嗽药水、减肥药等,即使不是仿冒货,仍暗藏着用药的安全隐患,风险不容忽视。在网络上,售卖代购药品的网店、微商往往集中描述、渲染某种药品的疗效,在给购买者推荐药品的时候,一般只是根据购买者描述的症状来下单,但一种药物是否适用于某一位使用者,缺少了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答案无从知晓。“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代购来的药品,没有中文说明,由于语言限制,多数人使用时根本不会去追究药品的成分、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批号等,他们只相信所谓口口相传的疗效。”在无锡二院药剂科王晓丹看来,同样的药品,不同的人在用药剂量、方法和疗程上均有区别,尤其是在用法和用量上,不能“人云亦云”。
来自日本的一种叫做“小粉丸”的便秘药在一些老年人中很受欢迎,据某些电商介绍,这是日本非常畅销的一款便秘清肠药,因此有不少人买来治疗便秘。在某网络平台上,小粉丸还被推荐为“吃了能瘦”的常备品,并描述“吃了没什么副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市民杨阿姨曾经是小粉丸的拥趸,从几个朋友口中得知这种药治疗便秘效果很好,于是从代购处购买来服用。每天吃一颗,杨阿姨感觉效果很好,于是一直坚持使用。但让她始料未及的是,一段时间后,更严重的便秘发作了。查询过小粉丸的说明书后,王晓丹告诉杨阿姨,小粉丸的主要成分是比沙可啶,实际是一种肠神经麻痹药,服用后会让人腹泻,但只能短期用于严重性便秘,长时间服用会导致更严重的依赖性便秘。其实,比沙可啶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在国内药店很容易买到,然而对普通市民来说,他们一方面不知道小粉丸究竟为何物,一方面也不了解正确的用法用量,于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盲目海外代购药品不可取,疗效再好的药品,也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服用,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
海外代购药品,存在风险
据无锡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介绍,药品不是普通商品,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的生产、进口、经营均需要依法取得许可资质。进口药品在获得进口药品批准文号后,必须在定点的口岸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取得合法手续后才能通过海关依法进口并进入国内流通使用。
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代购国外药品中情与法的冲突进入公众视野。据了解,目前涉及到海外代购药品的案件,江苏检察机关对少量代购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一种是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对病患尤其是癌症等严重疾病患者有真实疗效的;一种是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的;还有一种是对于患者及家属跨境买药自用,或受病患委托代购,没有收取或者只收取少量药品流转工本费的。
但需要提醒广大消费者的是,通过电商平台或微信朋友圈等代购的海外药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风险。每个国家对药品均有各自的标准,不同国家的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并不是国外所有的药品都能获得我国的进口药品批文。同时,很多药品对运输、储存时的温度、湿度、避光等因素均有严格要求,海外代购的药品是否能够按照说明书的储存条件运输无法求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生产、销售假药属于刑事犯罪。通过网络或私人采购国外药品销售的行为依然属于依法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管局提醒所有消费者,为保证自己用药的安全有效,请通过合法渠道购买进口药品。 (晚报记者 念楼、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