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天气变热,更热的是体坛。陆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燃爆的新闻。
在田径赛场上,谢震业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200米跑出了19秒88这样足以站上奥运领奖台的成绩!再看游泳世锦赛,先是中国跳水梦之队拿金牌拿到手软,为了“友谊”,最后“被迫”退赛“让金”;后是孙杨勇夺400米四连冠,成为历史第一人!
其实,在这里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个在游泳世锦赛上“打酱油”的角色。不知喜欢看跳水的朋友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清唱国歌的小男孩——李世鑫?如今这个男孩已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能以30岁“高龄”,还在和比他几乎小一半年龄的人同台竞技。代表中国队这种人才辈出的队伍参赛是不可能的事,他这次代表的是澳大利亚队,用时下热词来说,李世鑫就是“归化选手”。遗憾的是,他这次在参加的三个项目中都是“一轮游”。可对他来说,成绩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能站上跳水台,就是最大的成功。
一个国家某个项目太强大,很多优秀人才就难以得到比赛机会,如我们的乒乓、跳水、体操等项目。在盛产冠军的跳水梦之队,世界冠军李世鑫大多时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2014年退役的他在5年后成为澳大利亚跳水队的一员。他也明白,与比他小一半岁数的中国队员比赛,只能是“重在参与”了。
像李世鑫这种选择“归化”之路的中国选手还有不少,像早年的国乒选手何智丽,还有一些原本就不太知名的体操选手、跳水选手,被他国给“归化”了。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理解,到后来,也慢慢习以为常了。
在国际体坛,“归化”早已成不少国家提高成绩的一种“常规武器”,也成为体坛人才流动的一种“渠道”。人才多的地方,流到人才缺的地方,人尽其用,也挺好。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很少用“归化”选手,但最近这个词,我们高频率地在国足新闻中看到,我们极有可能在冲击卡塔尔世界杯的过程中,看到一个或几个“归化选手”,以帮助国足再次冲击世界杯决赛圈。
虽然我们对自己的选手被别人“归化”慢慢在认可,但对“归化”别人代表我们参赛的认可度并不高,在球迷中,有一句典型的话“十几亿人还找不出11个能踢球的来?”。如今的国足新政,为“归化球员”打开了一扇大门,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归化”。
从不理解、谩骂,到宽容,再到如今政策放开,也开始准备“归化”别国选手,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龚家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