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月/文、摄)它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创烧历史长达1400年。日前,由耀州窑博物馆和无锡博物院主办的“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西区二层展厅开展。耀州窑博物馆精选了唐代至民国的116件精品陶瓷,特设触摸区域,让观众深入了解千年名窑的风采。
这是耀州窑首次集中来锡展出。耀州窑博物馆业务科科长杨瑞余透露,这些展品主要以陕西当地出土文物为主,也有征集来的。耀州窑场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十里窑场”为代表,包括周边立地坡、上店、陈炉、玉华、塔坡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因宋代属耀州辖,故称耀州窑。
耀州窑在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元代以后,烧瓷中心由黄堡镇转移到陈炉镇一带。陈炉窑经明、清,延续烧造至今,烧瓷历史达1400余年。耀州窑的出现,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烧制的陶瓷不仅深受百姓喜爱,还曾贡奉皇室,远销海外。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耀州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廓清了其文化内涵。该遗址入选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耀州窑博物馆宣教科石琳娜介绍,耀州窑值得称道的艺术成就是其刻花工艺。它在宋代创烧橄榄青色釉,以刻花著称,刻花青瓷线条犀利、流畅、洒脱,刀刀见泥,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为“诸窑之冠”。耀州窑刻花装饰工艺被诸多窑口竞相仿效,极大影响了中国瓷器工艺的发展。石琳娜提到,耀州窑离繁荣的长安城很近,在唐代创烧时期,便吸纳了各地的优秀工艺和文化,烧制的品种也很多,还曾为中西亚烧制过陶瓷,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该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分为“红映黄堡”“云破天青”“范金琢玉”“月白神韵”“敦厚质朴”“瓷艺传承”“民风永淳”七个单元,带观众全面领略名窑精品。展厅内还布置出一处触摸体验区域,轻轻敲击磁盘,铿铿如也;细细抚摸表面,温润清凉。盛夏之时,逛这场瓷器展,必能令人爽目又怡心。据悉,该展览将展至10月9日。
多知道点——
瓷器鉴定 小常识
瓷器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断代(时代)、断源(窑口)、辨真伪,有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传统方法鉴定是根据不同时代中各窑口瓷器的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及款识的不同特征,予以鉴别确定。
造型上,有时代共性,也有地方和窑口的特性,要认真观察其口、唇、颈、肩、腹、足的细微变化和特点,特别是器物底足往往最具时代和窑口特征。古瓷的胎土均取自当地,各地的胎料矿藏有所不同;采用的粉碎加工工艺又有别,是鉴定的依据。要注意区别胎的色调、粗细、松紧、均匀程度和烧结状况,及有无杂质。釉则因其配方、窑炉结构、燃料、烧成气氛而有别,要注意掌握釉的色调、光泽、透明度、润度,及釉中气泡的特征。掌握各时代、窑口的装饰手法和纹样图案特征也很关键,要特别注意线划、刀刻、笔绘的风格,力度和细部的精确特征。宋代以降,瓷器往往出现帝王纪年、姓氏、堂号、吉祥语等文字。
专家提醒,除上述几个方面外,还需特别注意古代瓷器生产中留存的各种工艺痕迹,这些是后仿者往往想不到也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