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开明河、加顶管、水循环、投螺蛳、铺苦草……

老城区最“污”河浜打破“久治不愈”魔咒

  本报讯 (晚报记者 袁晓岚/文、摄) 曾经9次清淤9次返黑,被称作老城区水质最差、最难治的“马桶河”——诸家桥浜,经过一年多开明河、加顶管、放螺蛳、水循环等一系列“手术”后,终于又现水清岸绿了。作为无锡首条成功实施黑臭水体水系沟通工程的河道,今夏终于打破了“久治不愈”的魔咒。截至目前,整治后的诸家桥浜已消除黑臭,连续近4个月未返黑,且今年汛期未受淹。

  “已经10多年没见到这么清亮的河水了。”酷暑清晨,趁着气温还不太高,家住芦村四区的陈老先生拎着收音机,一路溜达到诸家桥浜岸边小游园,和几位老友在亭子碰头聊天。陈老先生告诉记者,这条河没整治前,河水又黑又臭,途经这里时都会掩鼻快走,能绕道的尽量绕道走。在他印象中,最近10年来,这条河几乎每年都会清淤但收效甚微,没多久就返黑了。而经过这一回的整治,河道不臭了、水也变清了。记者看到,沿河200米的小游园,除了古色古香的廊亭外,花岗岩地砖平整干净,健身器材摆放有序,居民们在此晨练休憩。

  梁溪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500多米长的诸家桥浜是一条南北断头浜,其南端通过管涵连接芦村河,此前诸家桥浜河水污染严重,呈现臭、黑、油等现象。因历经9次清淤9次返黑,被称作梁溪区水质最恶劣、最难整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黑臭浜。且在金城路下方以管涵、箱涵交替存在,过水断面太小,排涝能力不足,汛期时明河两岸居民房屋有倒灌情况。

  要消除黑臭,首先控源截污要到位。据介绍,诸家桥浜涉及芦庄四区、五区,诸家桥、丁巷私房等5个排水达标区块。“河内河外一同治理。”施工方负责人徐钟宏告诉记者,此次翻建雨污水管道近8000米,新设了3座污水提升泵站,原先居民错接的污水管道也进行了全面整改,彻底截断了污水入河通道。

  “要想根治黑臭,不能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梁溪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根据前期多次专家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废管涵,开明河的方式进行治理:有条件的地方开明河,没条件的地方用顶管。去年3月,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将金城路到芦村河段原地下管涵改成了宽5米的明河,同时废除了金城路下方管涵,通过在南端重新铺设一根直径2米、长300多米的顶管,穿过金城路后连接两端明河。

  徐钟宏坦言,整个工程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顶管。为了开出这条明河,前后和河边4家汽车4S店协商不下百次,局部拆迁问题成了最大拦路虎。为此还专程请来上海、江苏省的专家进行现场论证。考虑到顶管穿过建筑物、高架桥的地基,若是按原设计方案实施风险较大。最终决定将原有的井口进行移位,并延长地下顶管。

  由于北面是断头,为使河水加速流动,施工方又在诸家桥浜最北端建设了一座“跌水槽”。“把芦村河的水通过泵站引入跌水槽顶端进行翻水。”徐钟宏介绍说,以此形成水循环后,诸家桥浜的水就活起来了。记者站在桥上朝北面看去,像极了一座瀑布,整座“瀑布”与河面落差达1.5米。

  畅流活水后,如何使河道进一步提升自净能力,完成生态修复?为此,施工方在诸家桥浜满铺苦草的同时,又放入了5吨螺蛳。“苦草的水质净化作用非常好。”徐钟宏告诉记者,业内用于净化水质的苦草有好几种,他们通过“好中选优”最终选用了这种。苦草入河已有近三个月,河水透明度得到了明显提升。除了水生植物,投放的水生动物选择了螺蛳,沿线均匀撒下去。这种螺蛳要比普通螺蛳小一点、尖一点,对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徐钟宏透露说,这一品种是水生态研究单位通过多年试验研发出来的。目前,诸家桥浜水循环系统稳定,水质处于Ⅳ类左右。下一步,河道内还将设置物联网水质监测装置,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将实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