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爱健康

老人呼吸衰竭严重查不到病因

多学科联网诊断揪出元凶

  近日,明慈医院军转专家在南禅寺广场为市民义诊。(小袁 摄)

  70多岁的吴老伯时常感觉到胸闷,并且有加重的情况,到无锡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时,医生发现他的肺功能已经很差了。“老人精神萎靡,喘息得厉害,稍微咳嗽或者翻身,就缺氧透不过气。”该科主任助理王洵介绍,患者呼吸衰竭,并且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加强氧疗后,只能勉强维持血氧。

  患者症状和影像检查不符?

  令医生疑惑的是,从检查情况看,老人类似间质性肺病,但出现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症状才一个月,症状与其影像学表现不符。经过详细询问,原来患者去年就曾因为胸闷、气促到一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两肺间质病变、呼吸衰竭,经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但出院后症状又加重了。“从病情进展和一系列检查结果来看,我们判断患者并不是间质性肺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弘卿表示,在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到底是什么疾病,让他在半年内连高浓度吸氧都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命需求?

  患者情况愈发危急,尽快明确病因治疗才有希望。由于患者不能搬动,气管镜护士将机器搬运至病房,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后,专家根据胸部CT定位完成了高风险的气管镜检查并做了气管镜活检。“利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当时在床旁现场快速涂片染色组织标本,查找异性细胞,利用我们与病理科的联网系统,在短短10分钟内立刻出了诊断:肺腺癌。”王洵介绍,3天后最终病理结果证实诊断是正确的。明确了病因,医生随即改变治疗方式,不久后患者肺部病灶部分好转。如今,患者身体恢复不错,自己能够下床慢走数分钟,住院期间体重增加20斤。

  两科室同时在线初步诊断

  最近,老人家属送来写有“医术精湛”的锦旗,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据了解,像这样在患者病床旁进行的快速现场评价,还是该科首次开展,为及时诊断进而调整治疗策略赢得了宝贵时间。王洵介绍,快速现场评价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细胞病理学原理,将所取的标本特制成病理标本片后,经过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病变性质。“使用传统病理技术,需要等待3-5天,对这位患者来说,身体已经等不起了。利用新的技术,从制片到阅片,全部耗时不超过2分钟,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部阴影、胸腔积液、重症感染及结核、肿瘤等疾病中可以做出现场快速诊断。”王洵说,有了它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达到最好治疗效果,为患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病理科和呼吸科实现联网,可以同时在线看到影像,从而进行初步筛查诊断,这也是运用MDT(多学科诊疗)的一个表现。”赵弘卿介绍,MDT可以解决传统诊疗中的诸多问题,如在肺小结节的诊疗中,必要时就有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肿瘤科五个科室的联合诊疗,弥补了各个专科的局限性,更加高效和准确,为有需求的患者带来福音。(晚报记者 蓝田 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