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老人患肺部肿瘤迟迟未发现

常规胸透检查,肿瘤可能会“躲猫猫”

  (视觉中国)

  “他以敢为担当的责任心,仅以刀口5厘米的微创手术,小心谨慎将恶性肿瘤拿下……衷心感谢……”最近,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来自成功接受肺癌手术的市民朱老伯,他术后不久身体就恢复如初,对医护人员充满感激。记者了解到,朱老伯身体一直很硬朗,坚持每两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今年发现如此大的肿瘤让他措手不及。在医生看来,朱老伯的案例十分典型,普通体检中的胸透由于局限的确会导致“漏网之鱼”的存在,这值得警惕。

  微创手术顺利将肿瘤去除

  朱老伯今年70岁,5月,他在社区常规体检时发现右肺部有一处阴影,全家人紧张不已。很快他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结果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肿物,并且直径近7厘米。经进一步检查,病理明确为恶性肿瘤。得知病情后,朱老伯和家属很焦虑。不过在全面检查后,医生说他身体情况不错,有条件接受手术。

  经过仔细考虑和沟通后,家属同意手术,朱老伯接受了胸腔镜辅助下右下肺癌根治术。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叶书高介绍,由于患者肿块很大,本就有限的胸腔空间被肿块占据,手术操作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不过,凭着丰富经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手术很成功。术后,朱老伯身体一天天恢复,吃得好睡得香,如今看起来已与常人无异。

  住院期间,朱老伯感恩于医生高超的医术,于是用一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胸片有局限,会发生疏漏

  朱老伯说,除有高血压,平时他身体一直很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有30多年的吸烟史。在查出肿瘤前,他也没发现自己有咳嗽、胸闷、乏力等症状,“什么感觉都没有”。朱老伯拿出他的两份体检报告,他每两年体检一次,上一次体检显示是在2017年6月,胸透结果没发现任何异常。短短两年过去,在今年的体检中发现了右肺部有阴影。此前体检为什么没发现肿块?这让他有些疑惑。

  叶医生介绍,一般来说,至少1-2厘米大的实质性肿块才能通过胸片拍出来。但胸片有其局限性,如果肿块不是很大,被肋骨或心脏遮挡,就很容易看不到。简单来说,胸透是一维的,显示的是叠影,会发生疏漏。这也是如今低剂量螺旋CT越来越普及的原因,CT是二维的,能避免遮挡的问题,从而发现病灶。按正常生长速度,从一个癌细胞长到一个2厘米的肿块,至少需要2年,而从朱老伯的肿瘤大小来看,估计已长了好几年。

  肩膀痛竟也是肺癌表现

  据了解,以往在确诊肺癌时,60%-70%的患者已丧失了手术机会。得益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渐渐普及,这个比例如今已降至10%-20%,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得到治疗。

  值得关注的是,就像朱老伯一样,不少老年患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些人即使出现轻度咳嗽、乏力等症状,也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年龄大,而不会往疾病上考虑。”叶书高表示,肺癌的症状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咯血等,还会有胸痛、肩膀痛、声音嘶哑等。“比如肺尖部肺癌,患者有时会感觉到肩膀疼痛,这种情况不算多,容易被忽略。另外,到了肺癌晚期,当肿瘤压迫到神经时,一些患者还会有声音嘶哑的症状。因此,这些症状值得医生和患者警惕。”

  医生表示,年龄是肿瘤最大的危险因素。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内的细胞分裂多了,“出错”的机会就多了,大部分的“出错”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当出现免疫逃逸时,肿瘤就长出来了。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做肿瘤相关筛查。对于有肺癌家族病史、吸烟每年超过400支的人群来说,40岁以上就要做肺部筛查。

  (晚报记者 蓝田 实习生 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