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时,2017-2018年度太湖文学奖揭晓,10位作家及其作品摘得本土文学最高奖,获奖者从“50后”到“80后”都有。与此同时,无锡市作协传出好消息:无锡作家年度成果“香樟文丛·2018卷”近日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佳作频现。无锡作家群体已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无锡作家作品在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秋天,无锡文学迎来收获季。
太湖文学奖质量全面提高
收获一
太湖文学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励本土作家、繁荣无锡文学创作。作为一个地市级文学奖,太湖文学奖不但历史长,并且设立至今30多年从未中断。“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说。正因为太湖文学奖30多年来在选拔高水准作品上的坚持,也使得无锡作家群体形成了踏实的创作作风,保持着长久的创作热情。在这种良性竞争模式下,无锡每年都能诞生一批佳作,作家的成长成名也顺理成章。
黑陶介绍,从上届开始,无锡市作协对太湖文学奖进行了改革,考虑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奖时间由原来的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届。同时建立了本地评委库,由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各区县作协主席、各文学领域专家组成。每次评奖,从评委库中抽取9-11人。评选过程实行初评、终评制,终评评委由江苏省作协专家担任。从参评、初评入围到最终获奖的作品,评奖过程全程进行社会公示,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马汉的《拯救美女罗娅》是短篇小说集、王学芯的《空镜子》是诗集、高仲泰的《天堂鸟》是长篇小说、麦阁的《月光擦亮瞬间》是散文集……本届太湖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门类丰富,中年作家厚积薄发,青年作家成长迅速,各年龄段的作家都有佳作出现。这令省里来的三位终评评委印象深刻。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汪政,以及《扬子江诗刊》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弦对获奖作品给予了肯定,认为有不少是相当可看的作品。范小青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跟上届相比,这届作品在质量上有了一个全面提高。”
更令评委们欣喜的是,这届太湖文学奖有两位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首次获奖,分别是冯乐心的《鹞笛》和李中林的《梧塍记》,都是散文集。冯乐心是宜兴周铁人,李中林是江阴祝塘人,二人长期扎根江南乡土,生活积累丰厚。用黑陶的话说,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根”的。鹞笛是太湖人家的特色,人们把放风筝叫做放鹞子。鹞笛在空中传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似是对游子的声声呼唤。冯乐心从故乡传统的风筝制作工艺中,发现了乡人寄托情感的密码。李中林在《梧塍记》中刻画了近百名小镇人物。他说“这些人物是路头上拾得来的”,但他却把这些拾来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
“香樟文丛”有多部重磅作品
收获二
作家终究要靠作品说话。在无锡市文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无锡市作协的最新成果之一“香樟文丛·2018卷”得以出版。出书的经费来源于市文联的专项资金。无锡市文联主席卢敏告诉记者,这一专项资金就是用于文艺精品创作、文艺品牌建设、开展“一会一品”工程、人才培养和重大奖项上。市作协的“香樟文丛”和太湖文学奖都得益于此。这部文丛包含了徐朝夫的散文集《河那边是水》、李中林的散文集《瓦瓮里的菜园》、管毓鹏的长篇小说《阿炳》、丁一的散文集《青灯札记》、阿福的小说集《这个世界有你的时候时间短》以及张颂炫的散文集《抹不去的刻痕》6部作品。
徐朝夫今年85岁,是宜兴农民作家。徐朝夫年幼时遭遇家庭变故成了孤儿,只读了两年半的小学,就开始帮工糊口,1952年冬参军,上过朝鲜战场,复员后务农,喜欢写文章,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笔名田老板、向光。他的经历本身就传奇得像是一本书。《河那边是水》收录了徐朝夫近年来创作的近百篇散文,《菜粥》《鹅情》《大船》《网恋》《山屋·山人》《宜兴两坛酒》……日常生活、亲情友情、乡风民俗、人生感悟,徐朝夫的文字鲜活灵动,老辣精到,他用一个个“我的”故事,写出了人人都读得懂的真善美。
以无锡民乐家阿炳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很多,管毓鹏的长篇小说《阿炳》是一个新收获。管毓鹏曾在无锡市文联工作,亲历过纪念阿炳的一系列活动,接触过曹安和、黎松寿、祝世匡等阿炳乐曲录制的参与者,接待过参观阿炳故居的国外音乐家。关于阿炳,民间传闻很多,还有过“阿炳非病死是自杀”的争论。管毓鹏决定创作一部长篇传记小说,写出一个真实的阿炳。为此,在数年间,他搜集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采访地方志专家、道教界人士、音乐家、锡剧家、阿炳邻居、老报人等一切了解阿炳的人,完成了这部16余万字的小说。黑陶也写过阿炳,他的《二泉映月》以口述史的方式,真切地还原了阿炳。他评价管毓鹏的《阿炳》,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物的真实历史,在此基础上,展开作家的文学想象。
无锡作家作品影响力日隆
收获三
古有顾恺之、李绅、蒋捷、倪云林、徐霞客、孙洙,近现代有钱穆、钱锺书、杨绛……无锡虽以发达的工商业闻名于世,但这个地域的文学传统,同样深厚强劲,传承有序。无锡市作协成立于1981年,前身是无锡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现有会员近500人,其中,江苏省作协会员近200人。今年,又有两位无锡作家苏迅、王顺法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无锡市作协中,中国作协会员已有40人。近年来,无锡市作协相继成立了网络文学分会和青年分会,无锡作家群体多层次创作梯队形成。
如果把无锡作家群比成一座金字塔,塔尖部位的重点作家已然在中国文坛闪耀出夺目的光芒。夏坚勇的《庆历四年秋》、刘桂秋的《唐文治年谱长编》、庞培的《在光中看见光》、徐风的《江南繁荒录》《花非花——蒋蓉传》、陆阳的《荣家企业工人生活研究》、黑陶的“江南三书”《泥与焰》《漆蓝书简》《二泉映月》等无锡作家作品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无锡作家也开始频繁站上国家级文学奖项的颁奖台。夏坚勇、庞培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无罪的《剑王朝》入选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黑陶继获得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后,又收获了首届中国“头条诗人”奖、第二届中国田园诗歌奖……
为人民、为时代而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在黑陶看来,无锡作家做到了这点。正如他所说,“这些作品都是有‘根’的,一个作家的创作,投入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情感越多,出来的作品越能打动人”。文艺创作终究要惠及大众,服务社会。黑陶表示,无锡市作协将依托作协创作联谊基地百草园书店开展文学惠民活动,今后会经常邀请一些国内有影响的作家走进无锡。8月24日、25日,当红实力女作家计文君和周晓枫将来锡举办她们的新书分享会,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前来参加。
(晚报记者 张月)
2017—2018年度太湖文学奖·获奖作品
(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汉《拯救美女罗娅》(短篇小说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王学芯《空镜子》(诗集,四川文艺出版社)
王顺法《扬州在北》(长篇小说,《中国作家·长篇专号》)
麦阁《月光擦亮瞬间》(散文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冯乐心《鹞笛》(散文集,文汇出版社)
李中林《梧塍记》(散文集,文汇出版社)
杨红《捉马笔记》(中篇小说,《小说选刊》)
周国忠《四俊散记》(散文集,燕山大学出版社)
高仲泰《天堂鸟》(长篇小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凌鱼《对岸》(短篇小说集,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