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无锡市歌舞剧院和加拿大联合创作的原创舞剧《寻》,今晚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首演。25位演员用了5周的时间完成了舞剧的排练,这可让导演彼得·匡兹感觉有点不完美,“时间太紧张了,很多动作没有做到我所希望的,首演后肯定还需要继续磨合。”
来自加拿大的彼得·匡兹可算是无锡市歌舞剧院的老朋友了,这也是他继国际版舞剧《丹顶鹤》、《绣娘》之后的第三次合作。“我喜欢无锡,喜欢吃无锡的美食。” 彼得一开口就是标准流利的中文。他常年在中国生活,所以就学了中文。彼得来无锡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喜欢吃甜的食物,学了无锡话,看了中国舞蹈,他十分的满足。“我就喜欢吃无锡的小笼包、排骨,特别爱甜的东西,所以在无锡我完全没有违和感。”彼得说。
从9岁起,彼得便立志成为一名编舞家。他的父母都是学校老师,给他注册上了芭蕾舞课程。没想到这一跳他就没有停下来,从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学校毕业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开始了编舞事业。在十几年的编舞生涯中,他获奖无数。在第一次与无锡市歌舞剧院合作的过程中,他迷上了中国舞。“我第一次接触中国舞就是因为编国际版的《丹顶鹤》,动作的多变和细节,都让我惊叹。”彼得直言,这与自己从小接触的芭蕾完全不一样,这也让自己决定深入了解中国舞。提到这次舞剧《寻》创作的初衷,彼得告诉记者,他希望有一部真正意义上中西合璧的舞剧,想让中国舞与芭蕾舞充分融合在一起。记者了解到,舞剧《寻》讲述了被加拿大养父母养育成人的女画家苏菲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寻找生身父母并邂逅一生所爱的动人故事。
“在加拿大有很多家庭都会收养孤儿,这是常态的事情。”彼得说,自己的朋友和亲戚都收养孩子,这让自己很有感触,以此想到了这部舞剧的主题。他强调,虽然这部舞剧非常悲伤,但是结局是非常圆满的。当记者问其哪一段剧情是最打动他?“父母丢失孩子的那一部分是感动我,尤其是父母在孩子生日的每一年,都会为她画一幅画,以此来思念丢失的孩子,到了舞剧最后有18幅画,那个场景让人非常感动。”彼得说。
无锡市歌舞剧院负责人厉以俐表示,“现实主题题材的创作在选题、编排、表现方面都很困难,因为舞蹈最主要的是用肢体抽象表达,语言叙事模糊,而这两点在现实主题情节上不太容易把握,怎样深刻表达情节,除了演员对角色的认知外,还需要情感和道具融为一体。”此次无锡市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白宇豪和张依伊分别饰演男、女一号,加拿大皇家温尼伯芭蕾舞学校首席女芭蕾舞者朱莉娅和加拿大维多利亚芭蕾舞团首席男芭蕾舞者彼得·尼古拉斯分别饰演男、女二号。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已入选中宣部2019年文艺院团海外巡演资助项目,将于10月份赴美国、加拿大的7个城市进行巡演。(璎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