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焦点新闻

上海书展昨天开幕 书香飘至“小上海”

无锡人也爱赶“书潮”

  昨天,为期一周的2019年上海书展开幕。16万种图书、近500位海内外作家、1273场阅读活动、239米高的书店开幕……上海满城书香。

  文化的共通性或许最易打破地域的距离,上海书香早已飘至“小上海”无锡——无锡爱书人的朋友圈里,纷纷转发着“2019上海书展超全攻略”。其实,不管是刚开幕的上海书展,还是上个月闭幕的江苏书展,都不乏无锡人的身影。

  逛书展成为一种“情怀”

  陶潜在无锡开有一间纪录片工作室。他的父亲是无锡人,母亲是上海人,他的大学也是在上海读的,对上海很熟悉又充满感情。为了拍摄,陶潜经常无锡、上海两地跑,上海书展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不管是作为逛书展的读者,还是作为书展的拍摄者,他对书展“爱恨交加”。他眼中的上海书展有些“鸡肋”,理由是每年就靠一批老作家撑着,中青年作家占比较小。此外,图书虽然越做越漂亮,甚至接近艺术品,但内容却良莠不齐,高质量的作品还是缺。书展上的讲座、论坛也被他吐槽,认为现场就像个“大卖场”,主持人、嘉宾、观众都有点凑热闹的样子。

  “说归说,上海书展还是要去的,因为它好比初恋一样,总是美好的,那是一种情怀。”陶潜正在上海拍片,他准备在书展最后一两天再去,他也希望人们一如既往地去书展上淘货。

  有陶潜这样看门道的,更多人逛书展就是为了感受氛围、淘一淘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刘晴也是上海书展的常客。几年前,她就在上海书展上给儿子买过绘本,满满当当的活动安排让她目不暇接,也去赶过几场。“现场有可以直接打包快递寄书的业务,所以购书很方便。”刘晴说。

  古籍收藏爱好者梧桐经常逛书展,上海书展也去过很多次,但今年她不打算去了。因为她更偏好于江苏书展,认为江苏书展更加精致,但她觉得上海书展比较有名气,做出了品牌和影响。其实,不管是始于2004年的上海书展,还是举办了九届的江苏书展,人们无论出于何种需求去逛书展,或是去哪里逛书展,不可否认的是:书展上海量的图书让我们相信,纸质版书籍不会没落,赶“书潮”的人群也让我们看到了大众对书籍依旧迷恋。

  书展不乏无锡作家作品

  书展是各大出版社展示最新优质出版物的舞台。每年的上海书展、江苏书展等大型书展上,不乏无锡作家作品。据了解,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展区内,就有无锡作家高仲泰的《荣毅仁的前半生》《天堂鸟》,宜兴作家徐风的《花非花:蒋蓉传》,不但装帧精美,内容更是扎实可读。出版社在挑选展示书籍上也颇为用心。不管是写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书,还是写紫砂大师蒋蓉的书,这些无锡名人的人生犹如一本本珍贵的书籍,值得后人认真阅读。高仲泰表示,无锡作家作品在书展上展示,也是展示无锡文学、宣传无锡名人的一个机会。

  书展上,各路名家学者汇集也成为一道文化景观。正因如此,书展成了各类前沿思想交流的年度盛会。14日至20日,上海书展将陆续举办千余场活动,很多活动往往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很是密集。这其中,也有无锡人的身影。昨天上午,上海书展“国学七天七堂课”的第一讲就是由南大文学院教授、无锡人莫砺锋开讲唐诗——“我与杜甫的六次结缘”。昨天下午,莫砺锋系列新书发布会举行,莫教授忙了整整一天。15日上午,无锡儿童文学作家迟慧将在上海书展举行她的新书《孩子,慢一点比较快》签售会,16日、17日,还有她的两场关于童话和话剧的读者见面会。

  静态的书籍展示也好,无锡人作为受邀嘉宾的书展活动也好,书展上总能看到无锡作家作品。其实,不光是上海书展,江苏书展、南京书展上,也少不了无锡作家。就拿今年3月举行的南京书展来说,就有“江苏作家文学作品展”,展现江苏作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文学创作成就。参展作家的名单上,杨绛、黑陶、王学芯、夏坚勇、徐风、庞培、无罪等无锡作家的名字赫然在列。2017年、2018年的江苏书展上,无锡作家陆阳更是分别携其新书《江海揽胜:民国江苏游记》和《杨家旧事——杨绛记忆之外的故事》举办见面会,受到读者热捧。

  品牌连锁书店设分会场

  今年,上海书展借力品牌连锁书店首次在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市设立50家分会场,向长三角乃至全国传播“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理念。记者从钟书阁、字里行间、大众书局、西西弗书店的无锡店了解到,这些书店今年都是上海书展的分会场,将展示丰富的最新出版物,书展期间也有相应的购书优惠。位于中山路红豆万花城三楼的钟书阁无锡店还有上海书展安排的两场活动,分别是16日18:30的“童”成长作家分享会,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韩青辰将来锡分享儿童成长话题;21日19:00,“90后”畅销书作家张皓宸将携新书《最初之前》来锡举办感谢巡签会,活动均可免费参与。

  在钟书阁无锡店店长沈珺婧看来,上海书展以书店为媒介设立分会场,不但为读者创造了与名人、作家见面的平台,更把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拉得更近了。据了解,喜马拉雅APP还首次设立上海书展听书分会场,设置7个主题频道,分类推荐经典读物;同时推出上海书展限定版免费听书礼包,每天提供70本书。业内人士分析,上海书展能够走向全国,与这些年人们逛书展的热情越来越高密不可分,同时,实体书店也在回暖,高颜值、高品位、有高度的新型书店的出现,也为书展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便利。

  观察

  书展效应辐射长三角

  上海书展海纳百川,江苏书展、南京书展力推江苏地域文学,以及那些为了跟喜欢的作家见上一面,追着书展跑的读者,都显示出了强大的书展效应,也说明了书展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一项文化盛事,有能力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助推剂。上海某出版社负责人分析,一座城市要举办大规模的品牌书展,需要多方条件共同促成,不仅有赖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市民的阅读习惯,还需要优秀的作家群体以及出版社集群。无锡虽然暂不具备举办大型书展的条件,但阻挡不了无锡人赶“书潮”的热情。无锡有太湖读书月,实体书店越开越多,还可以很方便地到周边逛书展。当长三角书香氤氲,无锡人何尝不在细嗅书香呢? (晚报记者 张月)

  (感谢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