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甄泽)昨天上午,位于锡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内的无锡洪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氯乙烯罐区发生泄漏,易燃易爆的可燃气体向外涌出。工作人员到场确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急救部门、消防救援部门、环保部门先后到场处置。不过不用担心,这是2019无锡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最终演练在多部分配合下顺利结束。
“氯乙烯罐区GIA0105探头突然报警,请速安排人员到现场检查确认。”上午9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主控室的工作人员发现报警仪发出的警报后,立即通知罐区负责人到场检查,确认罐区氯乙烯发生泄漏,而发生“泄漏”的储罐内有氯乙烯60吨,情况十分危险。在确认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进行处置并疏散周围人群,同时在罐区发现一名中毒工人,工作人员立即向急救中心报警。
在经过约10分钟的处置后,该公司的应急人员堵漏失败,随即向消防救援部门和锡山区政府求助,锡山区政府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各部门先后到场协同处置,“消防救援组的消防车迅速开到罐区附近,组长根据现场情况立即下达战斗命令;治安交通组迅速对厂区附近道路进行警戒,并组织警力做好疏散的准备;综合勘测组各成员按照分工,气象局工作人员开始检测气候情况,并将风力、风向等报给专家,应急局人员与专家根据现场情况计算泄漏影响范围;环境监测组工作人员开始对空气及锡北运河进行监测;后勤保障组开始联系车辆、废弃物安全处置单位等现场清理的准备工作。”在各部门的合力下,氯乙烯罐区泄漏事故被成功处置。
夏季多发危化事故
链接
近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对我国30年来7-9月发生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18起重特大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高温季节历来是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提醒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相关企业高度重视高温季节安全生产。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全国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典型安全事故占了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总数的40%以上。
分析指出,夏季持续高温,各种可燃易燃危险化学品更容易挥发,从而导致物质泄漏;有的放热反应比较难降温、难控温;再加上员工在夏季容易精神倦怠,都使得夏季成为危化品事故易发、多发时期。因此,各相关企业要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安全生产特殊性、复杂性,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堵塞安全漏洞,排查整治隐患,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