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科技

安宁疗护,让生命谢幕再温柔一点

  8月9日,李老先生病床旁的桌子上多了一个生日蛋糕,这是护士站的白衣天使们为他准备的,第二天是他的85岁生日。

  虽然罹患癌症,李先生的精气神却很好。前段时间,他住进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单人单间,屋外有个阳台,阳台的地面上铺着仿真草坪。他把手机放在了病床头的手机支架上,“我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通常在医院里预定三餐,偶尔也用手机点个外卖。”李先生和记者聊了许久,从退休前的科研工作到如今的病情。爽朗的笑声和眉宇间的从容让人几乎要忘却了,这是他的病床,亦是安宁疗护的病房。

  安宁疗护病房,或许是离天堂最近的人间。

  减缓痛苦不留遗憾

  “安宁疗护是指针对治愈性治疗已无可能的终末期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等方面进行积极照护,控制疼痛、缓减不适,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亚光博士长期从事安宁疗护研究,他在受访时说,“国人更为熟知的‘临终关怀’,不过是安宁疗护中的一个环节。”

  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中,安宁疗护一般都从肿瘤领域发起,毕竟,癌症是全球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记者走访的医院中,安宁疗护病房一般由肿瘤科医师为主,兼有外科、疼痛科、麻醉科、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一个专业而又相对紧密的团队。

  “让患者减缓痛苦、不留遗憾是我们做这项工作的核心原则。”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负责人王德林表示,癌症终末期的病人是安宁疗护病房的主要服务对象,上至李老一般的耄耋老人,下至十多岁的总角孩童。自2017年创立伊始,该医院14张病床、14间病房,基本上都是满负荷的,也一直有患者在排队等候住院。

  同样,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主任秦苑的办公桌上,也有一张长长的“待住院”名单。她表示,还有一些预期生存期相对较长,但伴有严重痛苦症状的患者也同样被囊括进主要收治人群中。肺癌末期喘憋、癌症引发的恶性肠梗阻等严重症状,需要专业医生和一些基础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优逝理念尚需普及

  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临终患者死亡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终末期患者的照护环境、人力资源、照护质量、照护可负担程度和公众参与度5个方面,我国大陆排名第71位,且与排名最末位的伊拉克差距并不明显。

  王德林坦言,“优逝”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在很多家属看来,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实际上,在对于一些过度治疗的选择上,患者本人的意见也十分重要。在无力挽狂澜之策时,最后的时光是要在身体插满管子、气管被切开、无法与亲人交流中度过,还是在努力完成遗愿、甚至安排好后事中度过?患者和家属同样具有发言权。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家、社会都逐渐提高了对安宁疗护的重视,试点在多个省市相继开展。2017年,在国家卫健委的推动下,北京市海淀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普陀区、河南省洛阳市和四川省德阳市等部分有基础的地方先行开展了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已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试点包括上海全市、北京西城区等71个市(区),未来还将在全国推广。

  优化资源解决困境

  “收费和报销不合理、资金不足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李亚光指出,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安宁疗护不仅包括对患者身体方面的治疗,更囊括人文的关怀和心理的调节疏导。然而,医院往往针对“身”的治疗收费,其他配套项目几乎不产生收入。

  同样,医保报销也是多“身”少“心”,商业保险和公益事业在安宁疗护上的发展也较为滞后。资金不足的窘境导致的直接结果将是安宁疗护无法“自力更生”——病房无法扩张、医疗设施和服务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安宁疗护的发展因此受限。

  安宁疗护领域立法也是一片空白。“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生告知‘坏消息’的方式方法,让患者依法享受知情权,以及对自己剩余生命和财产的处置权。”李亚光说。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安宁疗护医生面对的病人情况危重且多样,需要多个领域的复合知识与能力。”李亚光建议,在有意识地培养安宁疗护人才之外,也可鼓励其他科室的医生兼职担任安宁疗护医生,弥补短期内人才不足的困境。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