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据了解,目前无锡市约有2万名医师,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中,他们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关爱医师身心健康,在医师节到来前夕,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活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也分别举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属于医生的节日。
相当数量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最近,一首《我是医生不是神》说唱神曲刷爆医生们的朋友圈,写实的歌词、犀利的吐槽加上爆笑的演出,将医生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全面展现。诸如“在医生的眼里根本没有早班晚班,运气不好三天回不了家吃顿晚餐”“24小时待命保持常在,电话接的最多就是急诊和外卖”“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必须不怕困”等歌词,让不少医生直呼“扎心了”。的确,除了治病救人,辛苦劳累几乎成了这个职业的另一个标签。
据中国医师协会报道,当前,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医师长期担负着高负荷的诊疗任务,医师群体中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40岁以上医师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相当数量的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无锡市医师协会会长杨斌介绍,由于医师日常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作息很难规律,每天交班、查房、开医嘱、手术,中午吃饭都难保证。高血压、肠胃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等等都是医师们需要提高警惕预防的常见多发慢性疾病。“除了家庭、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医师群体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时候他们还面临着职业风险。”杨斌说,曾经在一家大医院,医生们为抢救一位心脏呼吸停止的病人,不间断努力三个小时,最终病人还是没有抢救成功。其实,在医疗过程中,一些病人难免由于病情危重救不回来,但当时家属对此不理解,还动手打了护士、保安。像这种家属情绪化的攻击情况在儿科也很常见,每年全国各地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他们工作节奏快,强度更难以想象
上周五早上9点,当普通上班族坐在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生叶书高已经快要完成一台普胸手术,此时,另一名需要做双肺移植手术的病人正在由医护人员准备接到手术室。一早的手术结束后,他调整片刻,马上投入到当天的第二台手术。和普通手术不同,这台肺移植手术持续了近8个小时,一直到下午5点钟才结束。“中间没有休息,可以下台吃顿饭。”叶书高说,普胸手术一般需要2小时,肺移植差不多6-8小时,时间长的10个小时也不少见,“习惯了,我们团队上台的医生都是这样,平时手术日一天站10个小时是常事。”对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颈椎不适往往成为他们的职业病。而除了日常手术,他们还需要上门诊、查房等,常常是在高负荷运转。
凌晨12:00到早上8:00,是无锡二院急诊科医生张萍的夜班时间,“每当从白班轮到中班再轮到夜班的时候,就会感觉很累,生物钟反过来了。”张萍说,恰恰是夜里,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病人一来,立马要投入战斗。最近一段时间,夜里抢救室接到不少醉酒病人,有些人喝的几乎不省人事,不讲理的事时有发生。一次,120送来一位醉酒严重的患者,张萍和护士很快为她做了身体检查,测量了生命体征,没想到家属来了,却对他们一阵指责:“为什么把她放在地上?为什么不救她?”。原来,为了保证醉酒患者的安全,医院配备的是专门的低矮病床,家属却在不了解等情况下对医护人员进行无端指责。像这样的事情,在急诊科太常见了,这里每天救治的都是危急的病人,“家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医生更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把人抢救回来,也同样需要他们的配合和理解。”
我市已达每万名人口30位医生
临床医生普遍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很高的工作强度,也承受着各方面的身心压力,要更好地服务患者,需要拥有一支身心健康的医师队伍。为关爱医师身心健康,弘扬医师职业精神,8月15日,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市医师协会承办的庆祝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活动在市中医医院举办,来自几大医院的无锡市优秀医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自身经验与体会,分析当前医师执业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压力,围绕如何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增强自律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业,廉洁行医,为健康无锡、健康中国事业多作贡献。活动中,来自江苏省精卫心理研究院副院长、市精卫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王国强教授就“关爱医师身心健康,弘扬医师职业精神”为主题向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200余名医师作医学人文专题讲座。他建议,医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应学会将复杂工作分为可掌控的若干部分,通过认识潜能、寻求反馈、个人反思来发现自己的职业优势,创造有利于工作行为的条件,悦纳自己,及时自我奖励,增强职业自信和效能感,更好地应对医疗和医患等问题的压力。
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明钢表示,近年来无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水平,2018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82.78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医生们的辛勤付出。目前无锡市的医生数据为每万人30医,尽管已达到江苏省领先水平,也超过了国家每万名人口26位医生的要求,但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诉求仍普遍存在,需要引进更多的医生人才,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师来解决。目前我市也正在通过放宽民营医院准入的条件、争取多种落地政策吸引外地医师来锡等多种举措增加医师总量。
近年来几乎未有恶性医闹事件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保障和维护医师的基本权益尤为重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袁玥介绍,作为一家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十分注重医生群体的合法权益,每年医院会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提供丰富文体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咨询和培训,同时通过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应休未休的补贴制度以及完善轮休倒班制度等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来保障医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我们同样通过营造有序的就医环境来维护医生的劳动安全权益,坚决打击医闹、医托这些不法行为,为医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良好有序的从业环境。同时创建省市的平安示范医院,从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等各个方面加大安全保障。”袁玥表示,另一方面,医生非常注重自身职业价值的体现,对于人才培养医院同样重视,通过名老中医传承、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重点专学科的建设、科研技术创新,整体提升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医院积极为医德、技术、服务好的医师提供成才平台,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管理岗位培养锻炼的机会。
李明钢介绍,随着现代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者也要把管理的重心由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医改和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的问题,医院管理者要懂得尊重医务人员,合理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为他们提供人尽其才的岗位,重视医务人员的劳逸结合,建立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医院工会组织的作用,畅通医务人员的利益诉求渠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目前全市市属医院中近三分之一的合同制编外人员已加入工会组织,以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加强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医师执业环境,通过配备安保、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有效遏制恶性医闹,保证安全稳定的医生工作环境。”李明钢介绍,目前我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达到市级平安医院的标准,三级以上公里医院均已达到省级平安医院的标准,近年来几乎没有群体性恶性医闹事件的发生。(晚报记者 逯恒贞 实习生 张佳琳)
(还月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