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报道的《老劳模的担忧:谁来接我的班?》引起了不少读者关注,老劳模王荣兴提到了有年轻产业工人放弃专业做快递员。前些年,很多年轻人蜂拥去工厂上班,但这两年,很多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忍受着风吹雨打,也不愿意去工厂。记者探访了几位外卖快递小哥,听他们讲这是为什么。
“00后”美女外卖员:
工厂太苦了,不自由
尽管穿着饿了么统一的外卖服,19岁的张嘉淇仍然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加入外卖行业仅仅2个多月的小姑娘,已经在有40多个人的站点里获得了跑单量第三的好成绩。
“两三年前就来无锡了,一开始做服务员,”张嘉淇轻描淡写带过之前的经历,“想着做外卖多劳多得,不是死工资,就来了。”其实,在餐厅做服务员一个月也是4000多元,现在她一天跑30到40单,每单5元,收入并不比餐厅高多少。辛苦程度也差不了太多,“但是自由,高峰期虽然忙,高温天外面跑也热得够呛,但是一天总有休息的时候。”
嘉淇的父母在工厂工作,从小父母就跟她讲工人的辛苦,再三告诉她以后“绝对不能进工厂!”选择打什么样的工?虽然有很多选择,但张嘉淇从来没有考虑过进工厂。除了从小的耳濡目染,她也有自己的考虑:工厂工作时间长,还动不动加班。不仅工资不比外卖收入高,这种流水线没有弹性的工作也就没有空余的时间。
“80后”快递员孙先生:
月收入已过万
和张嘉淇不同,“80后”的孙先生已经给绿地世纪城和理想城市花园两个小区送快递送了6年。
孙先生一天的派件量大概是300单,每派一单有一元收入。老孙也知道送快递是吃“年轻饭”,年纪大了力气不够了即使还在做,也跑不过年轻人。不过几年快递送下来,小区里的几家淘宝店主都跟他熟了。如果客户要寄快递在手机APP等地方下单,一般是首重10元,续重2元1公斤。跟这些小商家熟识以后,他以6元+2元的优惠揽到了寄件业务。这一块收入是多少他不愿透露,但一个月收入已经不会低于1万元了。
类似地,孙先生的同行们也都在极力扩展揽件业务。在他们看来,虽然快递行业门槛低,谁都能来做,但是一来时间相对自由,二来只要能拿下一些揽件业务,哪怕以后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揽件的业务也能让自己不至于一下子失业没着落。
外卖快递纷纷
从工厂“抢人”
去年,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骑手在送外卖之前,职业身份是产业工人。从来源地来看,确实存在外卖行业分流制造业劳动力的现象。
制造业越来越不吸引年轻人,这是记者采访中许多小哥的“心声”。
首先是收入方面,根据蜂鸟配送 《2018外卖骑手报告》,饿了么的全职骑手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算上兼职骑手,月平均也有4000-8000元左右,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而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春季无锡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2018年春季无锡白领平均月薪6879元。当然,在无锡许多外卖小哥并不能达到这一数字,但记者查找了招聘网站,如无锡健鼎新车间招募普工检验,网页上开出的月收入为4000到5000元。美的小天鹅招普工薪资为每月3000元到5000元,夏普也是3000元到5000元。
其次是“不自由”、“加班”等等,而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许多年轻的外卖小哥都不以为然。
产业在转型,工人们也在转型
就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同时,无锡这一制造业大市也在悄然发生着生产革命。
2015年,无锡制定“机器换人”计划,三年建100条智能生产线。围绕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无锡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深化现代产业发展政策的意见》,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并相应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基本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具体的企业以一棉为例,一棉在智能制造大潮中始终处于行业前列,三年投入4.5亿元用于智能化技改,实现机器换人、设备直联、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同步管控,如今每万纱锭用工仅为25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此外,江阴长电、小天鹅、海澜之家、红豆实业、远景能源等一批无锡企业,也在电子电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先行先试。
与其相呼应的,是无锡的机器人行业发展极快。无锡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九众九机器人有限公司2017年以近千台的销量在国内冲压关节机器人细分领域跃居首位。平均销售价格6万元—8万元一台的机器人,口号“一年回本”,为其在市场上带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
无锡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会副会长张正峰介绍,整个无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都很快。以前工厂老板的思想都是有人用人,建立几条样板线给客户看。但现在除了节约成本的需要,市场对产品的品质、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机器人相比人的优势也凸显出来。
技能人才未来会更吃香
今年2月下旬,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2019年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明显的趋势已经出现:企业不再是大量招收一线操作普工,而是更青睐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技能人才。
“企业新增了自动化生产线,机器换人,今年招聘的重点是会操作‘机器人’的技能人才。”对企业用工的新变化,无锡蠡湖增压技术有限公司的招聘专员小谢颇有体会。她透露,以往制造业企业普遍爱招熟练工,而现在有学历和技能的成了“香饽饽”。这次公司有16个岗位缺口40人,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自动化工程师和自动化技术员,这些岗位都需要会软件编程,没有大专以上学历,不是自动化、机械专业的技能人才难以胜任。
随着无锡市大量制造业企业向“智造”升级,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适合产业创新发展的技能人才。技术含量越高,企业开出的工资福利越诱人,岗位月工资大多在6000元以上。外卖也好,快递也罢,他们是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更挣钱,但说到底,大家最终赚的都是辛苦钱,而技术工人的职业含金量显然比外卖小哥更高。
而企业也看到了未来技术工人的“抢手性”:仅2017年,无锡太湖学院与中软国际、阿里巴巴、达内科技等3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38个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同年,还有宝鸡机床集团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等外地企业来无锡高校“预定”人才。
最近《市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目标就是让在锡高校和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毕业生留在无锡,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晚报记者 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