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8日,来自全国74家主流媒体的100多位社长、总编和资深编辑、记者齐聚广东,参加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羊城晚报社与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地宣传部共同承办的 “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增强“四力”走进大湾区主题采访活动。
短短4天时间,新闻采访团一行,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共同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跨越式发展“进行时”的热度、速度和高度。
热土更热,中外高贤显身手
热度:
8月15日,广州科学城科学广场展示厅,“快消品智能超市”“仙人掌智能识别系统”“细胞工厂”“自动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等,一一亮相。
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介绍了他的“细胞工厂”。袁建华早年留学美国,后回国创业,专门研究生物医药,希望能为我国掌握此领域的核心技术作出贡献。如今,他的“细胞工厂”正大规模地培养细胞,这些细胞可用来治疗人体重大疾病,5年内人们就可以享受到科学家带来的细胞治疗研究成果。
袁建华是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技部国家级创业导师、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已45年,他的儿子从事了13年,两个孙子未来也将加入其中,他希望三代人一起托举起百年企业。
像袁建华这样的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落户大湾区。广州香雪国际人才公寓,集聚了各类高层次人才594人,其中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级院士、省级创新创业等优秀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这里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上管老,下管小”,让优秀人才无后顾之忧。走进深圳市福田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这里配有一流的硬件环境和创业、住宿、交流等一站式服务,是粤港澳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深度合作发展平台正构建出科技创新走廊;从企业家、科学家到创业者、青年人,大湾区的创新与品质为7000万人提供了成就人生梦想的理想环境。
快马加鞭,科技成为加速器
速度:
在“中国侨都”江门市,采访团一行走进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口服液、牙膏、茶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无限极(中国)有限公高级副总裁黄健龙介绍,无限极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是一家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让人惊叹的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一条条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换人”成为现实。
同样,江门市的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家“老字号”还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利用陈皮产业原本的废料,提炼出陈皮酵素健康产品。
地处东莞市几何中心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这里除了“网红打卡地”——拥有一幢幢欧洲风格经典建筑的华为松山湖基地外,还拥有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批“重器”。
其中,我国重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有3台谱仪投入运行,并成功获得第一束中子束流。这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可以为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提供强大的科研平台,助力中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如今,东莞已经拥有1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10所高校,聚集了良好的创新资源要素。2018年,东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798家,总量稳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深圳市福田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成立于2018年8月,截至目前已有24家团队,其中21家是港澳团队,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产业。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创业团队“声希科技”做了成果展示:“奥巴马”教你学英文。技术团队通过虚拟形象合成技术用于英语教学,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收音设备和屏幕中的“奥巴马”进行互动。据该团队联合创始人孙立发博士介绍,这套“AI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喜爱和偏好,个性化推荐“AI老师”的形象和声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更上层楼,创新让产业升级
高度:
8月16日上午,东莞市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简称“漫博会”)在此开幕。一进会场,形形色色的动漫人物吸引眼球。会场中,来自全球的动漫设计产品琳琅满目,参观的人们不时掏出手机拍照,合影留念。
“漫博会”已连续在东莞市举办11届,坚持“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办展思路,累计参展企业近4000家,累计参观人数210万人次,累计成交金额超200亿元。
目前,东莞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动漫企业,带动了一大批本土动漫衍生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举足轻重的动漫衍生品生产基地,而这仅仅是东莞打造新兴产业之一环。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在该公司的“非遗生活馆”展厅里,一件件箱包手袋、家居配饰、时尚用品引人驻足。创新研发之下,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产品上焕发生机和光彩。
从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非遗生活”通过抢救性保护,共开发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项国家级非遗、80余位非遗传承人,全面开发逾13个产品品类、近500款不同类型的创新研发产品,获得19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并斩获6个国家级金奖、9个国家级银奖等诸多奖项,代表中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与参赛、参展已达20多个国家,接待过来自20余个国家的外宾。
创新不仅升级产业,也升级产业的消费文化。深圳市罗湖区正以珠宝等名片产业为抓手,在创新中升级消费文化,打造全国消费改革示范区,其中深圳最知名的珠宝产业集聚区——水贝·布心片区,出产了全国70%以上的珠宝,年产值超4000亿元,被称为“中国宝都”。
“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是世界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策源地。”水贝珠宝集团总裁梁锐介绍,中国首家专业的珠宝采购服务平台成立于此,不仅吸引了上下游约300多家黄金珠宝类企业进驻,其形成与发展还改变了珠宝产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整合。(晚报记者 祝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