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爱健康

营养不良会让肿瘤病情雪上加霜

这间病房专管胃癌患者“营养治疗”

  70多岁的杨阿婆患有胃癌,在接受胃部分切除手术后,胃容量变得小了,一顿只能吃一小碗粥或少量烂糊面,体重下降了30多斤。家人们都很担心:老人本来就患重病,现在吃不下东西,营养严重不足,哪来的抵抗力?

  手术后憔悴消瘦、化疗后虚弱无力,这恐怕是肿瘤患者在治疗后难免要经历的痛苦。如果没有全面的营养保障,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如何帮助患者做好全面的营养管理?在江大附院(原无锡四院),就有一间全市唯一的“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将专业精细的营养管理项目贯穿患者治疗始终。

  60%的胃癌患者存在营养问题

  在该院肿瘤内二科病房,营养管理团队的医护人员为杨阿婆做了详细的评估,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算出一天需要的总能量。“不少患者觉得粥和饭是每天必须要吃的,但由于进食比较少,他们往往吃不下别的东西。” 肿瘤内二科病区护士长戴立芬说,粥、面都是碳水化合物,对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远远不够。经过营养专职护士科学规范的评估、诊断后,患者家属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为杨阿婆增加了一种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一段时间以来,杨阿婆体重一直维持在110多斤,身体也好了很多。

  与杨阿婆一样,不少胃癌术后患者在规范的营养治疗后因体重增加而开心不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肿瘤内二科2018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的“胃癌化疗患者全程化营养管理”项目。走进这间全市唯一的“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营养文化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病区营养角内,患者和家属可随时阅读医护人员自制的营养宣传手册;走廊墙壁上张贴的食谱大转盘、体重指数大转盘、身高标尺旁,经常有患者驻足停留……

  谈到优化服务的初衷,项目发起人戴立芬介绍,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约有60%的胃癌患者存在营养问题,约有15%的患者因消化吸收差、进食少等原因,确诊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而营养不良不仅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还会降低其化疗耐受性,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延长住院天数,加重经济负担,且直接影响后续治疗,令整个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尽早发现胃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进行适当、有效的营养管理,成了肿瘤内二科全体医护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落脚点。

  全程营养管理让35名患者获益

  营养管理,一定要专业、精细、高效。据了解,在新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科主任、护士长、营养师、临床医生、营养专职护士组成营养管理团队,将运用专门的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营养风险初筛;如发现营养风险,则在48小时内通过更加细分的主观整体营养评量表进一步明确患者营养状况。专业小组将按照测评结果,根据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宣教和营养支持计划,并持续跟踪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营养管理项目将贯穿患者治疗始终,即使出院后,护士也将定期随访,给予指导,直至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据统计,“胃癌化疗患者全程化营养管理”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有近300人接受了营养风险评估,35名患者通过及时科学的营养干预,获得了满意效果。如今,在这间示范病房,胃癌化疗患者营养评估符合率从54.3%快速提升至85%。未来,江大附院还将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全院推广实施营养管理项目,并逐步构建时间、空间和内容“三延续”的立体化营养管理体系,让医疗服务质量更高。 (蓝田 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