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看无锡

食品安全之弦要绷紧

野生毒蘑菇又夺一命

  本报讯(晚报记者 潘凡)夏季高温潮湿,正是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近日,桃源社区68岁的F先生采食野生蘑菇后因病情凶险抢救无效身亡。

  据了解,23日F先生在梅园附近的山上采摘野生蘑菇后回家煮食,晚上吃了一顿,24日早上又食用了一些剩下的汤汤水水,到中午就开始起了剧烈反应,后送二院抢救。虽经全力抢救,无奈病情凶险,于27日凌晨在家中去世。

  桃源社区工作人员介绍,F先生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喜欢在广场上唱唱歌,性格开朗、人缘较好。其家人说,F先生曾有过多次食用野生蘑菇经历,家人也曾多次劝阻。这次家人都没食用蘑菇汤,也劝他不要吃,但他不以为意,食用了野生蘑菇,直到18小时才有中毒反应。

  滨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毒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初梅雨季节,容易中招人群为有采食野生蘑菇经历的本地居民或是在老家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的外来务工人员。而毒蘑菇中毒事件近些年发生率有抬头之势。就无锡近5年统计,因误食有毒蘑菇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起,25人发病,5人死亡,2人致残。几起事件的元凶为白毒伞、肉褐鳞小伞等肝肾损害型的极毒类蘑菇。野蘑菇有无毒性光凭肉眼难以分辨,在野外杂生情况下极易混认。进食毒蘑菇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很高。

  桃源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之前该社区从未发生过类似情况。因为社区靠山,平时爬山锻炼的居民较多,社区在上山的主要道路上都设有图片和文字宣传,也常在社区范围内宣传,提醒大家不要采食野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