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小记者

洞中奇景叹天工,化蝶绝唱传千年

宜兴善卷洞

  本版图片:陈晓红/摄

  小记者走进采访梁祝文化

  8月19日,作为宜兴市第五届网络文化节——“千名小记者看宜兴”系列新闻采访活动之一,百名无锡报业全媒体小记者在大记者带领下走进传说中的梁祝故里善卷洞。一起来看看小记者们是如何描述这场梁祝文化探寻之旅的。(红梅)

  善卷行

  通德桥实验小学四(3)班

  报业小记者 冯奕凯

  善卷洞分为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洞洞相连,俨然似一幢石雕大楼。洞中时而高大深远似壮丽苍穹,像用各色宝石、珠翠堆砌而成;时而怪石嶙峋,似青狮如白象形态逼真,“九九观音”慈悲天下,“十八罗汉”威严霸气;时而小桥、流水、人家,宛如一幅“江南水乡图”;时而涓涓细流、云雾缭绕,宛如瑶池仙境;时而又飞瀑直泻,奔流而下宛如万马奔腾。乘着地下船在又窄又矮的水洞里航行,真是曲折荡漾,奇幻无比。只见船工不时用手“推动”着两旁的岩壁,小船就慢慢地前进着。当航行经过三个弯折后,忽然天光大现,感觉真的是豁然开朗!

  (指导老师:窦旭芳)

  大开眼界

  积余实验学校五(1)班

  报业小记者 杨舒雯

  经过“野人谷”,我们就来到善卷洞的中洞洞口。一进洞一根巨人般的石柱立在我们面前,从导游口中我们得知这根石柱名叫“砥柱峰”,是一块七米多高的钟乳石。中洞是个天然的大石厅,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石厅两侧的石壁上一侧是威风凛凛的“狮王”,一侧是强壮有力的“象王”,中洞就被称为“狮象大场”。

  来到上洞,抬头仰望,洞顶的岩壁上有一条条纹理,如云如雾一般,故上洞又称“云雾大场”。我们来到一面前方有一个水池的岩壁前,壁上凹凸不平,有的好像挺拔的柳树,有的好似两只可爱的蝙蝠……而那垂在岩壁上的钟乳石,如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再低头一看,倒影中的“荷花”竟然个个都绽开着笑脸。

  连接中洞与下洞的岩石通道称之为“盘梯”,为当年人工开凿而成,共有一百零五级台阶。洞天相接,悬崖飞瀑直泻下河。不知不觉,好似来到了神话里的“水晶宫”,这里水石一色,五彩缤纷,四壁生辉,好似人间仙境,真让我大开眼界。

  宜兴梁祝文化采访行

  堰桥实验小学四(10)班

  报业小记者 吴昊岳

  善卷洞,相传这里曾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读书的地方,而我们也在这里开始了精彩的梁祝文化之旅。

  一进入洞内,眼前就出现了两座惟妙惟肖的大石像。左边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狮子,而它的对面是一头强壮的大象,它们正斗得不可开交呢。洞内有从墙顶和地上长出来的奇怪石头,老师介绍说:“这叫钟乳石。因为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已经长到了一起。”

  在善卷洞的后洞出口,我们来到“陶吧”做陶器。看着陶艺老师的示范,我不禁想:这不就是捏泥人么,那还不容易!我拿了一块陶泥做了起来,但是过程远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完成了我的作品,一只抱着桃子的猴子。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来到了颖丰果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品尝了香甜可口的葡萄,还采访了这个果园的主人张涛。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还将自己致富的经验传授给乡邻,带动当地的老百姓一起致富,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指导老师:高铝)

  鬼斧神工善卷洞

  春星小学六(1)班

  报业小记者 鲍静睿

  我们叽叽喳喳跟着大记者走进了善卷洞,它分为上、中、下和后洞。先进入了中洞,一个高达七米的钟乳石映入了我的眼帘。听导游介绍它每30至50年才长高1厘米,名叫“砥柱峰”,已有3万年历史了。再往里走,又看见1个石厅,石头的形态像威武的雄狮和高大的白象,故名为“狮象大场”。沿着石厅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上洞。这里因温度和水汽的缘故,洞内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宛若来到了仙境,难怪叫“云雾大场”呢!仔细观察,这些石头色彩纷呈、高低错落、形态各异。

  连接中洞和下洞的岩石阶梯称为“盘梯”,有105级。踏上阶梯就听见下洞的细流潺潺,似女孩在嬉笑、如风铃在歌唱。进入洞中,更像是走进了一片风光旖旎的“森林”。有“河”、有“花”、有“果”,空气清新,景色神奇,给溶洞增添了不少秀色和灵气。

  从洞中游船出来,我们去了“英台阁”,在那里聆听了梁祝的戏曲唱段,还采访了表演者。

  (指导老师:邹静珠)

  善卷洞探寻之旅

  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学前校区六(4)班

  报业小记者 万妍斐

  早就听说善卷洞是“洞的世界,梦的天堂”,今天终于能一睹其风采了。

  善卷洞像个地下宫殿,分上、中、下三层,旱洞与水洞相结合。我们从中洞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砥柱峰,听说这块大石头已经有好几万年的历史了。绕过砥柱峰,只见右壁上有一只趴伏在地的石狮子,正张着血盆大口,好像在伺机捕捉猎物。顺着狮子的目光看去,只见有一头巨象,它的长鼻垂到地面,耳朵机警地竖起听着什么。

  随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走过了下洞,来到了水洞。我们上了船,只见船夫时而走到船头,时而走到船尾,时而用手推着岩石,时而用桨往顶上撑,每个动作都十分娴熟、稳健。原来这就是对“船在水中行,桨朝天上撑”最好的形容。两旁彩灯闪烁,溶洞相通,让人感觉好像遨游在神话中的水晶宫。洞壁四周,洞中有洞,洞中套洞,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大自然真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啊!

  (指导老师:卢希)

  难忘善卷洞

  五爱小学四(3)班

  报业小记者 郑雯月

  进入洞口,“狮象大场”四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是一座天然的大石厅,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抬头一看,石壁顶上挂满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看,这儿似乎是一朵荷花,花瓣层层叠叠,完全绽放,仿佛还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瞧,那儿好像是一条石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盘旋而上,似乎在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令人望而生畏。最有趣的是“山鹰戏熊”,一只山鹰盘旋在树上,正在戏弄树下的一只笨熊,真是活灵活现,让人捧腹大笑。许许多多的钟乳石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美轮美奂,再加上洞中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好似身在仙境之中。

  通过105级陡峭的石阶就来到了下洞,尽头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溪河。我们坐上小船参观,仿佛遨游在“水晶宫”。一出山洞,我就看见一道瀑布沿着山壁,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真惬意呀!

  (指导老师:徐芳)

  欢乐洞中游

  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阳光校区五(1)班

  报业小记者 陆姿雲

  我们沿着石壁首先来到了中洞,整个中洞是个天然的大石洞,高大壮丽,周围好像是用宝石、翡翠等堆砌而成,左边是庞大威武的象王,右边有形象逼真的青狮,所以中洞又称“狮象大场”。

  我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中洞,来到了有着雾海之称的上洞,去上洞的台阶是蝴蝶状的,有两块钟乳石,叫“百年好合”。置身于洞中,会感到有一丝丝凉意,听说这里常年保持的温度在二十摄氏度左右,真是个避暑胜地啊!

  跟随着大部队,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下洞。下洞更精彩了,洞天相接,珍禽异兽,飞瀑流泉,水声哗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沿着下洞往下走,通道越走越陡峭,我胆战心惊地走上了盘梯,好不容易走到了洞的尽头,乘上小船,进入后洞,后洞是条大约100多米长的小河,在平静的水面上,流光溢彩的灯光辟开了一条明亮闪烁的河,波光粼粼。

  从洞里走出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