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发展,基于物联网而形成的应用,已经在市民身边悄然“生根发芽”,“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就是一例。
打破时空阻隔
10年的物联网大潮驱动着传统金融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推动智慧银行的时代到来,无锡在物联网金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将物联网技术引进到银行体系中来,做到“物联网+”,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智能、高效和便捷的特征。
“智慧银行是大势所趋,未来会有更多的智能化产品出现在银行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无锡一家银行的产品经理孙先生说,5G的一步步到来,为银行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更多动力。在前不久召开的无锡市5G产业联盟召开成立大会上,全市科技、通讯、金融、高校、民生等领域300多位企事业单位代表参会,江苏银行无锡分行作为该联盟唯一一家金融业理事单位出席了会议,并与无锡移动签订了5G合作协议,打破时空阻隔,5G加持的“云投顾”系统将服务有需求的市民,服务对象即使远在外地,相隔千山万水,系统也能达到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效果。
数据代替人工“跑腿”
李峰是江苏银行无锡分行个人电子银行团队经理,他介绍,早在2015年,该行就在业内首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验证,这项技术采用了国内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同时辅助于语音识别、唇动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核实手段,识别仅需0.5秒,识别率几乎百分之百。
李峰表示,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银行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2017年,江苏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探索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客观信用体系,成为国内首家利用物联网实现动产质押全线上信用服务的银行。当年年末,该行物联网动产质押业务新模式上线。江苏银行依托物联网核心技术,实时获取企业质押物信息,精准解决动产质押痛点,以“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腿”,贷款申请、放款、还款、质押、解押等环节的全线上化操作,有效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需要,降低融资成本,以更安全、更便捷的融资服务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在国内领先打造物联网金融生态圈。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企业以智慧化手段和新的思维模式来审视自身需求,并利用创新科技塑造新服务、新产品、新的运营和业务模式,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拥抱“物联网金融”
在无锡太湖新城的金融街上,众多银行集聚于此,眼下无锡正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这些因素驱动着银行服务变革,各家银行主动拥抱“物联网金融”,让当前的智慧银行呈现出了智能化、人性化、多样化等特点,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希望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服务需求,传统银行朝智慧银行升级已经成为必然之路。未来,银行将可能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
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经历了由网点规模到电子智能银行的转变,而10年的物联网发展探索,银行迈向了智慧银行的升级转变,与科技的融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眼下,不少银行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把数据连接起来,通过数据来分析客户,感知客户的需求,并对流程上的优化、设计、改造,为客户能提供更加丰富、便利、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战略得以实现,并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据介绍,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下正谋求转型,而基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强调更高效率、精准营销的智慧银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晚报记者 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