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分院 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揭牌成立

  本报讯 昨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分院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在江南大学揭牌成立。市委书记李小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分院揭牌。市长黄钦、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为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揭牌。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陈爱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民阳出席成立大会。

  根据省、市委有关要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依托江南大学,成立无锡分院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旨在统筹整合大运河无锡段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大运河无锡段的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力争成为大运河江苏段乃至全国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怎样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大事,于运河沿线城市而言,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无锡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孕育了无锡的文化特质,塑造了无锡的城市格局,她以40.8公里河段为轴线,画出“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奇景,成就了无锡的工商繁华,奠定了无锡近百年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

  近年来,无锡专门成立了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狠抓文化遗存保护、文化价值弘扬、生态保护修复、沿线环境建设等,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从古到今,无锡段运河文化带积累了丰厚的内涵,亟待深入挖掘和研究。”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肯定了无锡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所做的努力。

  无锡分院立足无锡、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它将是集研究、转化、推广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协同式的研究平台与高地,充分整合无锡各方研究资源,打通部门和城乡之间的界限,共建共享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文献资料库和数据库。研究院将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在理论研究、品牌策划、数据库建设、咨政建言、交流共享等方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无锡方案”、贡献“无锡智慧”。

  据了解,无锡分院下设十大中心,分别为:江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荣氏民族工商业文化研究中心、华氏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江南书画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江南家族文化研究中心、大运河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大运河文旅融创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推广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张月 高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