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揭秘原创锡剧《惠山泥人》幕后故事——

“阿福妆”,很有“无锡味儿”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原创锡剧《惠山泥人》历经一个多月如火如荼、紧锣密鼓的排练,昨晚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举行首轮公演,将连演6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隆重献礼。

  记者发现,从剧本设计、唱腔念词到舞台妆容,《惠山泥人》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将“锡剧”与“惠山泥人”两大无锡的文化元素首度结合搬上舞台,具有浓郁的“无锡味儿”,也呈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精髓。

  妆容十分特别 “阿福妆”为演员们增添了不少欢乐

  下午5点,当记者到达演出现场时,后台已经是热火朝天。后台多个化妆间内,有一种到了“维密走秀”后台的感觉。熨戏服的、找配饰的、对镜化妆的、找鞋子的……如流水线一般的热闹。在大会堂后台有4间化妆室,记者粗略算了下大概有50面镜子,却不够演员们使用。多年的演出经历,不管男女,90%的演员几乎都会自己上妆,尤其这次的妆容还“挺特别”。因《惠山泥人》取材于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的惠山泥人,导演大胆创新,将演员们的妆容设计成了十分特别的“阿福妆”。整个脸用白色的油彩打底,眉毛既黑又粗,眼睛周围用黑色的眼线深深勾画,最重要的脸颊两侧苹果肌位置,用红色的胭脂画了两个圆,十分可爱。“今晚已经很规范统一的,之前彩排的时候脸上的妆才是五花八门。”锡剧院的演员们告诉记者,之前导演就说了一个泥人妆容的概念,让我们自由发挥,然后我们脸上有圆形的还有星形的、皮蛋老K钩子的图案都有。说到这里,他们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锡剧演员孙正臻说:“现在阿福妆基本是三种,圆形、椭圆还有月亮,这样更符合惠山泥人的感觉。” 演员们偷偷告诉记者,“我们之前一看到彼此的妆就大笑,从开始化妆就彼此吐槽妆画得好看不好看,到了舞台上忍都忍不住,现在习惯后已经好多了,但是有时还是会忍不住。”

  抢装得靠手速 脱衣、穿衣、换头套、补妆10秒完成

  本剧讲述了“惠山泥人”手艺人为传承技艺而引发几代人命运纠葛的故事,诠释了艺技艺品、以德为上的思想内涵,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格和新时代工匠精神。无锡市锡剧院院长黄静慧挑大梁饰演“吴巧珍”这位传奇的女子。年龄跨度更是从18岁到30多岁,所以妆容也是从年轻的“长辫姑娘”,到盘头的妇女造型。据悉,女主角有6套衣服,几乎是每场戏都要换一套,王刚和孙崎两位年轻的“小伙子”,就是抢装的关键人物。王刚进锡剧院也超过10年了,从台前走到幕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争气的脸,“我的脸只要一化妆就会过敏,满脸通红立刻起红疹。” 王刚告诉记者,其实每个演员化妆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因为妆容时间久且油彩厚重,皮肤无法呼吸再加上一出汗,只是自己的脸格外敏感,没办法只能转岗。

  “抢装最重要的就是快,脱衣、穿衣、换头套、补妆一般时间控制在10秒左右。”王刚表示,抢装这个事情虽然是做熟的步骤,但每次都不能掉以轻心,晚了一点点就会影响整台戏的进度。记者在现场发现,每次一场戏结束,主演都是飞速跑到台边,这时在一旁等候的王刚、孙崎开始分工脱衣和穿衣,化妆师则开始为主演擦汗、吸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作都是黑暗中进行,只有微弱的光亮可以看清楚衣服的颜色。当记者问起会不会看不清楚搞错,孙崎表示,已经习惯在黑暗中换装,一般只有换头套造型时才会让人在旁边用手机灯照亮下。

  跪步戏份多 黄静慧直言这次跪得彻底

  钱栋涛此次在戏里演黄静慧所演角色的儿子,在戏里有多场跪戏,所以特意把膝盖周围的腿毛给刮了。当他把裤腿卷上去时,记者看着钱栋涛的膝盖处有很多淤青,他笑着表示,每天要跪十几次,有淤青也很正常。而黄静慧这次在戏里才是跪得彻底。第一场戏,黄静慧在十分钟内就跪了三四次,“跪步”更是第一场的重头戏。看着黄静慧青紫的膝盖,大伙心疼:连演6天,黄静慧就要跪6天。“这个很正常,不算什么,一个锡剧演员这点都做不到就不要唱戏了。”黄静慧告诉记者,疼是真的疼,为了减缓疼痛在膝盖处贴上了创可贴。黄静慧笑着说,我们只能绑很薄的护膝,不能太厚怕影响动作。

  首获资助项目 10月起赴各地演出

  十多年前,无锡市锡剧院就选择了最具无锡地域特色的“惠山泥人”题材,先后邀约多位剧作家创作剧本,始终不曾放弃。“我们邀请作者多次来无锡采风,参观泥人博物馆和制作工厂,与泥人大师面对面交谈,踏访惠山古镇、锡惠名胜、清名桥、大运河等无锡特色景点,体会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剧本的创作与提升累积了丰富的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静慧表示,六易其稿,剧本才定稿。

  本剧一举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戏剧类最高资助额度,这也是锡剧院至今首台入选国家层面“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的剧目。首演期间将邀请领导专家研讨座谈,记者获悉,10月起将陆续在江苏及全国各地演出。 (晚报记者 璎珞)

  (图片由无锡市锡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