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无锡火车站南广场一列列英姿飒爽的年轻人排成长队,等候祖国的召唤。他们将与最近几天踏上北上南下的列车,开启崭新的人生历程。据了解,今年无锡共有1450名适龄青年踏上军营路,其中大学生占比达到83%。
爸爸的深情,在儿子行囊里放一枚党徽
昨天,佩戴着党徽的戴先生在送行的家长中特别醒目。“我儿子叫戴盛玮,这次要去安徽部队”,戴先生说,儿子正在江苏大学读公共事业管理,才大二。端午节回家时就和他商量,学校已开始征兵宣传,他想去部队锻炼一下。知道这是儿子从小的梦想,戴先生选择了全力支持。“把初心印在军营里,把使命融入行动中”,他说,希望儿子能在部队建功立业。担心部队的艰苦训练会让儿子退缩,临行前,他把自己戴过的一枚党徽庄重地装进一个小盒子里,还附上了一张小纸条“好好干”,这也是全家人的鼓励。
对于当兵这件事,许多家长都持支持态度。市民孙女士表示,儿子是大一通过学校宣传报名参军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打电话回来和爸爸说他想参军,父母当时觉得有点小意外。他们家是一个军人家庭,孩子的外公和舅舅都是军人,儿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军人的形象在他心目中高大神圣,参军是他的梦想。虽然这次参军很突然,但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市民梁先生也表示,作为家长,之前没和孩子谈过当兵的事,但孩子从学校了解到去军营是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主动报了名。在他看来,孩子的梦想值得推一把,全家也希望孩子能在部队里好好锻炼。
年轻人马景涛昨天也将踏上行程,家人说他打小的愿望就是当兵。这次入伍,他要出发前往四川绵阳,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所有人都为他成为一名新兵而开心骄傲,这种好心情压过了去远方的伤感与不舍,马景涛爸爸在孩子出发前激动地朝他喊了一句:“加油!”
辞别父老乡亲,今年当兵小伙更独立
1996年出生的李柏臣是四川人,父母和外公都是军人。他今年从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毕业,毅然决定踏入部队,实现自己的军营梦。“大学给了我自由思考的空间,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李柏臣说,去军营一定会对自己的一生都有所帮助,那里的秩序感正是他所缺少的。这次去部队,他就带了几件日常服装和自己喜欢的书。距离太远,他没让父母送行,只是彼此互通了电话,祝福一番。
从藕塘职教园区毕业的刘贤德是宿迁人,隔天才从老家赶到无锡。尽管是家中的独子,他也没让家人前来送行。“我是主动报名的,从小就看爱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刘贤德说,他期待到部队去锻炼自己。他的身体条件和视力都相当棒,这次将前往空军部队。得知他的“蓝天梦”,同学们都纷纷给他送去了“加油干”的祝福。
年轻人陈乾菁是一名烈士后人,他从小就听父亲讲太公的革命事迹,每年清明节也会去太公墓前点燃一支香。“我本来就喜欢军旅题材的各种影片”,陈乾菁表示,他义无反顾地想去当兵,2018年遗憾未能留在部队,今年决定再次入伍。据了解,像陈乾菁这样的二次入伍的年轻人今年至少有十多个,军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据介绍,今年无锡共有上万名年轻人报名参军,本次择优录取了1450名适龄青年。海南、新疆、西藏、青海、云南、黑龙江等地选择无锡兵的部队不在少数,兵种也几乎覆盖了海陆空等全兵种。本次无锡兵源中大学生比例约为83%,比去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江阴征兵办的陶科介绍说,城镇户籍的兵源基本已没有初中生。 (黄孝萍 李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