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老兵”强福兴谈幸福:

与老伴享受田园生活

  强福兴(前排中)与战友合影

  全家福

  强福兴夫妇近照

  10月1日,新中国将迎来70岁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人人都与这个命运共同体连在一起,与她休戚相关。日前,本报发起大型“我与共和国同生日”的市民征集活动,记者寻找到惠山区洛社镇万马村西村头的强福兴老人,他有着特别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下月初他也将迎来自己的70岁生日。

  强福兴

  人物档案

  出生年月:1949年10月1日

  职业:农民

  感悟:军旅生涯使我保持了良好的精神本色

  老两口惬意的“田园生活”

  昨天,记者来到老人家里,听他讲述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故事。老人回忆起这么多年的点点滴滴时,不由得感慨万千,直言“日子越来越好,没有国家的进步,就没有今天快乐的‘田园生活’”。

  老人出生在惠山区洛社镇万新村村西头(注:后来村合并,统一称为万马村)一条巷子里。他在家排行第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家人给他取名字为“福兴” 。

  退休前,强福兴驾驶小卡车一直帮助雇主送货,算是小个体户。2001年,妻子刘国芬退休了,唯一的儿子成家立业搬出去了,他和老伴就想着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些,就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空闲时间打理一下蔬菜,自己吃不完还可以送给孩子以及左邻右舍。

  “闲不住,勤劳惯了。”老伴刘国芬说强福兴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忙活。强福兴年少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时期,家里兄妹多,住的是没有砖的土房子,老母亲独自把他们兄妹四人拉扯大相当不容易,所以强福兴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老兵”真情流露:部队生活影响很大

  “中间的那个瘦瘦的戴着军帽的人是我,这是1969年3月我去辽宁当兵时照的相。”

  在老人家中,有一沓黑白老照片,它们是老人的宝贝。强福兴说,从万马农中毕业后,碰上了不安定的年代,无法继续读书,他就去参了军,来到东北,成为炮兵部队中的一员,再后来在司机班一干就是5年,还当上了副班长。1971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在部队还练就了过硬的驾驶技术。1974年转业到地方后靠着娴熟的驾驶技术,他做过厂里和生产队的司机。

  改革开放搞活了农村经济,他买了一辆小卡车自己跑运输,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老人对自己当兵的日子很怀念,认为在部队的5年对自己影响很大。强福兴说,他记得当年在部队每月有6元的补贴,退伍时补贴标准提高到了15元。

  1977年结婚时,住的是土墙老房子。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平房到现在的二层小楼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每年一到10月1日,他都怀着特殊的感情过自己的生日。

  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很荣幸

  强福兴说,虽然经历过苦日子,但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平时他常去村里老年活动室和一些老伙计打牌下棋,晚上走一走村里的健康步道,觉得每天都过得很愉快。

  他说,改革开放让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是国家领导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老强啥时候去北京看看吧,说不定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你,这样一来今年生日就过得特别有意义了”,来串门的邻居大伯跟他打趣。今年国庆节国家可能有大阅兵,强福兴当过兵,有部队情怀,经常念叨着在部队的那些往事。对此,强福兴表示,现在每月都会和老战友聚一聚,大家聊聊天很开心,会将生活中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下月他计划把周边的战友叫到一起,过一个开心的生日聚会。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