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1岁的万惕铭家住堰桥街道长安社区,他自小喜爱收集红色题材邮票、明信片、画册等。这些“红色记忆”见证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弥足珍贵。近日老人打算把多年来的收藏拿出来向市民展示。
让更多人看见历史
“从六七岁开始,我就迷上了集邮。”万惕铭介绍说,1948年他出生于长安小万巷,至今已经收集邮票及相关邮品2万余枚,并制作成专题邮票集锦。平时话不多的老人打开邮集时,便滔滔不绝向记者回忆起了集邮的过往和经历。尤其让老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邮集里收藏了多枚红色经典邮票,可以让后人从另外一种形式上看到70年来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六七岁起迷上集邮
万惕铭说,他父亲是小学教员,经常帮村民、军属、外地工人写信,一来二往信封上面贴的花花绿绿的邮票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很多人都会把邮票给他,他拿回家后把邮票剪下来,用温水浸泡,洗去邮票背后的糨糊,一张张贴在蜡纸上……“当时见到邮票只是感觉漂亮便拿来收藏”,万惕铭后来才明白,其实小小一枚邮票,真实地呈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还可以记录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历史事件。
万惕铭说,集邮于他而言,不仅仅是爱好、兴趣,更是学习与思考。在万惕铭的家中,书柜中集邮册子占据了主要位置,其中有不少特殊纪念意义的邮票。老人说他编组整理成多部邮集,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筑梦路上——方寸中的党史记忆》《总设计师——邓小平》等。老人表示,最开始是什么类型的邮票都集,直到成为党员后,深入学习了革命历史,开始有意识地多收集这方面的邮票。据悉,1987年入党的万惕铭对党史和建国史相当熟悉,而这都是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书读报学习积累而来的。老人认为,只有熟悉历史,才能更好更及时地发现珍贵邮票,了解背后蕴含的故事。
长安社区副书记曹德茂表示,从去年开始准备,在长安社区办公地点三楼特地为万惕铭创立了一个工作室,面积大约100平方米,将部分藏品进行展示,唤起社区党员群众的历史记忆,激发大家新时代继续团结奋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万惕铭和社区商定,计划将他的藏品归纳总结成多个分主题,如“伟大的变革”、“光辉的历程、“时代的先锋”、“奋勇前进新时代”等,进而举办一次红色纪念主题邮展,“想让更多的人看到那段历史,明白现在的好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