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王且军
出生日期:
1973年10月1日
职业:
桃源社区党委书记
感悟:
付出很多,但有成就感
曾经的乡间小路,变成一条条美丽的康庄大道;低矮破败的私房,林立成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地标建筑;杂乱无序的城乡接合部,蜕变成宜商宜居的城市副中心……“拆迁人”王且军,见证了河埒地区这些年来的“成长蜕变史”。
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王且军的父母都是知青,母亲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新疆,在新疆认识了王且军的父亲,在那里成家立业。王且军于1973年10月1日出生在新疆。1984年,他们举家回到了母亲的故乡无锡。那时候全家住的房子是在外婆家的自留地上建造的私房,位置就在现在的梁清路华润万家超市北面。1993年高中毕业后,王且军在蠡鸿村的工厂里工作。1995年,他在蠡鸿村做了“小联防”,1998年村里换届选举后当上了村委委员,2001年入了党。
2003年在太康社区任居委委员的时候,王且军就开始从事拆迁工作。征地拆迁,推动了城市发展,也造福了百姓。谈及此,王且军身为“拆迁人”深以为傲。2003年起,拆迁工作刚刚起步,70号地块开始拆迁,那时候都是些低矮破旧的“火车头”房子,夏天蚊虫多;梅雨季节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特别是大丁村,小弄堂交错,交通条件差,道路狭窄,小汽车都开不进去,到2007年,几百户人家基本都拆了。2009年5月,王且军扎根荣巷街道拆迁办,直接参与征地拆迁一线工作,拆迁办主任一干就是7年,参与了税校地块、青龙山轨道2号线停车场、九院对面嶂山碧院等十几个项目的拆迁工作。2016年,王且军任桃源社区党委书记,拆迁工作也没丢下。
居民生活条件蜕变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代。征地拆迁改善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便利了交通出行、保障了晚年生活,村民们过去是“衣食住行不如意,春种夏收汗水流”,现在是“搬进小区住进楼,水电暖气不用愁”。
拆迁重建对生态环境十分有利,比如,原来的自然村巷,雨污水混排,如果不拆迁,这个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拆迁重建对管道进行了重新布设,雨污分流管网一步到位,水环境从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征地拆迁让城市旧貌换新颜,河埒、荣巷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埒地区处于无锡城区与锡惠、蠡湖、梅园、马山等重要景区的连接地带。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河埒在不断转身中向前发展。随着河埒地区的密集改造,“商业副中心”日益凸显。随着2010年滨湖万达广场的落成开业,以及道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跨越式提升,河埒地区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商业配套,都实现了涅槃重生。
“苦中作乐”为人民谋幸福
为了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拆迁工作者们也是苦中作乐。他们每天正常工作下班后,吃过晚饭,又要去拆迁工地上工作了。每天都要去工地约谈。每户人家少则上门十几次,多则几十次。哪怕是节假日也放不下工作,还是要去转转。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王且军的业余时间都扑在拆迁工作上。王且军说,曾经有一户人家,产权人已经90高龄了,他们一次次上门耐心做工作,最终产权人同意签字。“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一种成就感。”
王且军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后的我们会见证‘中国梦’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参与者,虽然是在最基层,但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会做好为人民谋幸福的基础工作。” (晚报记者 潘凡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