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公益中学度百岁生日

海内外近2000名校友相聚传递“公益精神”

  10月6日上午,无锡市公益中学原校址——无锡市育红小学公益校区内乐声和锣鼓声交错,由民间自发举办的公益中学百年校庆就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内外近2000名校友汇聚一堂,同庆母校百岁生日。这所活在许多人心中的老校,传承着荣氏家族的办学理念和博爱精神,也是“和平耐劳”的公益文化与“为公益民”的公益精神的载体。

  校友齐聚共庆母校生日

  于9点开始的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公益中学的优秀校友纷纷到场,荣德生的孙女荣智安也从美国赶来。教师代表高君慧、支疆校友王冠英、港澳校友李济华等作为代表发言,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展现着“和平公益”的校训,传递着公益精神。

  公益中学的资深语文教师周坤生已经97岁高龄,也是本次活动最年长者。“我非常感激这次隆重的校庆,往事记忆涌上心头,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纵然年事已高,提及自己奉献一生的学校,他的语言间透着激动。1972届校友孙萍是周老师的学生,她兴奋地与恩师合照并且向他重新做着“自我介绍”。

  在“荣氏办学成果展”展馆中,有着荣氏兄弟大量珍贵的史料,引得校友们驻足的是二楼记录学校历史的展板。各个班级的合照和学校的旧貌被黑白胶片留存,班主任名单、学生名单被整理张贴,校友们纷纷在黑板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泛黄的成绩册记录着属于公益人的故事。

  “公益印记”述老校故事

  拄着拐杖游览校园的薛天雄曾是公益中学的学子,毕业后选择了留校工作,他与母校的故事也一直延续到了退休。提及自己呆了几十年的老校,老人家的记忆显得尤为深刻:“1960年的时候学校人数最多,有1800个学生,120多个老师。”作为总务处负责老师,他需要格外注意学生的生活,“最辛苦的时候都是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早上四五点起床。有段时间我还帮着食堂里的师傅做馒头,听到鼓风机响了,我也起床了。”

  虽然公益中学如今变化颇大,但它的老朋友依然可以凭着自己的记忆找到“公益印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曾在图书馆工作的荣耀祥先生指着树上结出的两个木瓜,忆起了往事:“以前公益中学旁边是一个电灯公司,后来并进了公益校区,这棵树也是那时候署上了‘公益’的名字。”老树已然枝繁叶茂,见证着公益中学百年的变迁。

  被保留下来的一口旧井上还可以看到 “上海”二字。据荣耀祥介绍,这口井是当年荣家为了解决学生的饮水问题,从上海请来了工程队,在靠近食堂和宿舍的地方挖的。荣氏家族在教育上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坚持,他们对学生的负责和对学校建设的用心融入了每一处可寻的“公益印记”中。

  联结情感共同传承公益精神

  “这次校庆活动我们大概筹划了半年。联系老校友比较困难,不过借着网络和社群,消息传递起来也广。”曾任公益中学校长的陈伟臣表示。借助百年校庆的平台,校友、师生之间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几十年未见的校友也有机会重新取得联系。“距上一次相聚已经是22年之前。”孙萍感叹道,她遇到老同学都不忘合影和加微信,“以后可以经常聚聚,聊聊以前的故事。”

  “我们都是有公益情结的,这次活动也是为了弘扬荣氏兄弟的精神,把优秀的公益中学文化传承下去。”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公益中学退休教师周锡强说。在他眼中,活动的组织也因为校友的热情而显得不那么困难。“大家都争着当义工,这次召集了100多个志愿者,也是公益学子对学校的认可。”他与荣耀祥以及2007届校友姜世平共同设计了纪念徽章,图案包含了荣氏梅园文化和公益学校文化等诸多元素,寄托着公益后人对于学校特有的感情。

  周锡强介绍,关于公益中学的史料一直在收集中,前后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目前还只能用“还可以”来形容。“因为学校历史有百年,要收集齐全还是有难度,我们以后打算把这些资料数字化,打造公益中学的数据库进行系统化整理。”他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