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黄稚圭家属来电说,黄先生去世了”,昨天上午,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园艺景观部(文物管理部)部长金石声接完电话后,难以相信。电话那头,黄稚圭的家属悲痛不已,第一句话就是让金石声他们把碑从家里拿走。去年11月至今,85岁的无锡碑刻市级非遗传承人黄稚圭陆续为龙光塔修复刻碑十二方,遗憾的是,其中一方碑尚未刻完。
没刻完的碑还在老爷殿
“他还有一方碑没刻完,还在老爷殿呀”,金石声话语中难掩惋惜之情。他回忆,国庆节前,黄老还到公园找他,当时气色还很好。一年前,龙光塔启动修缮后不久,市里为此次修塔所立的《重修锡山龙光塔记》,以及《锡山龙光塔进士题名》《重修龙光塔记》《重修龙光塔铭》等总计十二方碑便由黄稚圭同时开始镌刻碑文。金石声透露,其中的十一方碑目前已刻完,只剩最后一方记录康熙年间龙光塔首次修复情况的碑还未全部刻完。其余的碑,黄稚圭大多在家中完成,而这块碑体积较大,就一直放在公园里刻。
锡山龙光塔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建成,初修于康熙壬子(1672年),再修于雍正庚戌(1730年),三修于道光丙戌(1826年),四修于道光丙申(1836年)。雍正年间的《重修龙光塔记》和道光年间的《重修龙光塔铭》两份石刻拓片均藏于无锡市图书馆。金石声曾陪同黄稚圭前往市图书馆查找拓片,黄稚圭还仔细测量了相关数据,回来后就根据这些珍贵拓片镌刻碑文。金石声表示,黄老未刻完的这方康熙年间龙光塔修复碑,文献上有记载,可见它的重要性。
治石世家的专注与坚守
黄稚圭,1935年生,无锡硕放人,近代著名碑刻大家黄怀觉的长子。生于治石世家的黄稚圭自小随父学艺,得其父真传,集刻、拓、裱于一身,技艺独树一帜,成为业内全能高手。黄怀觉、黄稚圭父子合刻的杭州岳飞墓《前后出师表》,是碑刻界一致称道的精品力作。迄今为止,黄稚圭累计刻石千余方,其作品遍及无锡、苏州、常熟、上海、南通、杭州、开封、北京、临沂,远至德国,拓本亦流传海内外,主要作品有《刘海粟绘梅花图》《毛泽东诗词32首2通》《上海玉佛寺八相成道图》《开封大相国寺32观音像》《常熟藏海寺32观音像》等,黄稚圭也入编了《无锡名人辞典》《中国人才辞典》。
水彩画大家程及称黄稚圭的碑刻“刻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原作精神。”启功曾评说黄稚圭“刻得传神逼真,因所刻碑石不具刻者之名,只有书家之名,而世代刻石的名家鲜为人知,此乃真渭无名英雄也。”去年国庆假期,“铁笔翰墨,镌古拓今——治石世家黄怀觉祖孙三代碑刻拓片珍品展”在清名桥堍的运河文化艺术馆开展,游人如织。展览展出了黄怀觉、黄稚圭、黄稚圭之子黄小锋、黄稚圭之女黄懿君的石刻拓本作品,共计106件。那是黄稚圭一家难得的公开亮相,黄稚圭热情地向来宾们介绍着硕放黄氏引以为傲的碑刻技艺,让更多人了解碑刻这门苦行当。
碑刻技艺传承不容忽视
无锡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回忆,前几天才与黄老通过电话,原本计划今年要为他拍摄非遗抢救性数字化纪录片的,没想到老先生走得这么突然。黄稚圭的去世,对无锡碑刻非遗项目而言是个重大损失。多年前,无锡碑刻陈列馆与硕放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在申报“无锡碑刻”非遗项目时,曾做过相关调查。无锡碑刻包括刻碑、拓碑、装帧等技艺,具有镌刻精湛传神,拓碑清晰鲜明,装帧优良精美等特点。特别是明清以来,无锡从事碑刻业的传播之广,店坊之多,人数之众,技艺之精,在国内外极负盛名。尤其是无锡硕放建丰村,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家家户户从业的景况,成为远近闻名的“碑刻村”,为苏州、南京、上海等地加工了大量的碑刻作品。但随着时代发展,机器刻碑的出现,纯手工的碑刻技艺逐渐衰落。
无锡碑刻技艺主要以师徒相传、家族传承为主。媒体频繁报道过无锡碑刻技艺后继乏人的情况。黄稚圭的子女都会刻碑和拓碑,也常帮他一起干活,但黄稚圭仍为收徒难而感到无奈。尤其是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敬工匠精神,园林景区、文保单位等的修复修缮都需要大量碑刻,黄稚圭接的活儿也越来越多。“我让他不要接这么多,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拼命。”金石声透露,原本景区希望他来刻重修贯华阁的碑,但黄老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没有接,金石声就安慰他说不勉强,请苏州人刻了。而今黄老不在了,无锡碑刻技艺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晚报记者 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