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说案件

天价收购微信小程序?其实“中介”和“买家”是同一伙人

警方破获新型关键词诈骗案

  不占内存且使用方便的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也引发了软件开发者的兴趣,与此同时有不法分子悄悄盯上了它。惠山警方近日查获一个新型关键词诈骗团伙,嫌疑人专门以高价收购微信小程序为由,骗取被害人大笔钱款。

  注册人接到

  大量求购电话

  王女士在微信上注册了一个生活服务类小程序,原准备自己使用,运营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太大起色,便打算转让。事发前她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有的自称是中介公司,有的自称是收购者。其中打电话最多的是天津一家中介公司,他们称北京的老板有意向收购平台。王女士见中介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地址等资料齐全,便没有怀疑,表示愿意谈一谈。

  很快她接到了那名老板的电话,对方开出100万元的价位,不过提出平台还不够完善,建议王女士去办理国际支付端口认证、平台信息备案和安全监测报告等。王女士听对方说得头头是道,就认真考虑起来,觉得把小程序完善一下也好。根据对方的提议,王女士联系上了中介公司。申请证书、接入端口都需要交纳费用,中介公司给王女士喂下一颗“定心丸”,称这些费用会由买家、卖家和中介共同承担,将来成交的话,王女士是稳赚不赔的。

  “垫付”钱款后收购人“蒸发”

  随后3个多月里,王女士办了各种手续,期间一会儿端口被人抢注、一会儿平台受到攻击,一会儿股东意见不合,每次出现波折,中介都要她重复操作交费。一段时间后中介出具了评估报告,显示王女士的平台经完善后价值跃升到了2700万元,而此时又有云南等地的求购者递来“橄榄枝”,最高的收购价竟喊到了3000万元。

  由于以前曾委托一些网络公司办理资质证书,王女士对中介公司的说法没有起疑,时间一长更是想着尽快完成手续将小程序转让出去,把已投进去的钱收回来,于是一步步按照对方提示操作。就这样前后“垫付”了100余万元,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中介公司和收购方全部联系不上了。王女士这才醒悟过来:这些天南海北冒出来的中介和买家,只怕是同一伙人,他们设了个局忽悠她支付大笔费用。王女士随即向玉祁派出所报案。

  警方辗转多地抓获诈骗团伙

  警方接案后初步判断王女士遭遇了新型的关键词诈骗,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通过银行卡转账信息,办案民警查到在深圳有多次取款记录,赶赴当地进一步侦查。警方发现嫌疑人共有5人,在深圳某栋写字楼内租用了办公室,但此时他们已不见了。民警分析,嫌疑人很可能是赚了一大票后,为逃避打击而转移了地方。经进一步追踪调查,民警在南昌找到了嫌疑人的踪迹,在当地一个居民小区内将徐某某等5人一举抓获。

  “嫌疑人窜到南昌租房子,果然开设了新的办公室,抓捕时里面的人正忙着打电话。”办案民警介绍,从这个诈骗窝点里搜查到了一个本子,里面记录着大量公众号、网站、平台注册人的名字、电话号码信息。嫌疑人就是吃准了注册人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实施犯罪。从嫌疑人账户上,警方查扣到了66万元赃款。

  5个90后分工冒充中介和买家

  据调查,5名嫌疑人均是90后,没有前科,都来自江西抚州。为首的徐某某从事过APP等软件注册运营工作,对这一行比较了解,瞅准其中“商机”,找来同学和朋友丁某某、吴某某等人设置骗局。他们以中介的名义,吹嘘被害人名下的小程序很值钱,分工冒充不同的买家和中介,表示愿意出巨资收购小程序,然后以需要办理备案证书等为由诈骗钱款。

  目前,徐某某等人被刑事拘留,警方初步核实到无锡、常州两名被害人,被骗金额共180万多元,此外重庆、河北等地的被害人在进一步核实中,相关追赃工作也正在进行。

  警方指出,收购微信小程序是互联网关键词诈骗的升级版,注册人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电话,很难分辨真伪,一定要保持冷静和谨慎。调查中发现有的被害人并非第一次遭遇关键词诈骗,如果抱着“万一是真的买家”“已经投入这么多不能中途放弃”等想法,那么很容易落入新的陷阱,而且会越陷越深。(念楼)